李攀为顾客登记小家电配件信息
长年维修家电,李攀的手很是毛糙。记者 晓玲 王丹 摄
本报记者 王丹 晓玲
编者按:用汗水浇灌收获的2024年接近尾声,我们即将迎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2025年。2024年,百姓生活中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新气象?又遇到哪些“小确幸”?即日起,本报推出“我家这一年”系列报道,走进普通市民家庭,去发掘他们在不同的地方收获的不同精彩,去感受他们踏踏实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我市南门大街36号,有一家维修小家电的铺子,店主是一位湖南人,名叫李攀。1993年出生的他,八年前来到丹阳,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如今,店铺已进入正轨,而他也在丹阳娶妻生子。今年,他和妻子更是把买房提上了日程。
“小李,麻烦帮我看下这个吸尘器还修不修得好?”11日上午,市民赵女士来到店门口,将装着吸尘器的袋子放在维修桌上,便熟门熟路地坐到一旁的凳子上和李攀的妻子聊起了天。李攀认真检查后发现是配件损坏了,但店里目前没有现货需要订购,于是翻开他的“小本本”,找到赵女士的那一页,将需要的配件记了下来。
在这八年的创业之路中,李攀始终有记笔记的习惯,他有很多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他的“大生意”。对于李攀而言,这可不仅是生意,还是顾客的嘱托,今天这一本笔记本又写到了最后一页。
当记者询问赵女士怎么不询问具体如何维修和价格时,她回答道:“不用问,小李实在,又是个热心肠,我们都知道。”
“现在来店里修小家电的,大多是住在附近的老人。维修的物品包括电饭煲、热水器、电磁炉、电风扇这些常用的小家电。对于他们而言,东西坏了还是想先修修看,实在没有修的价值了,再考虑买新的。”李攀说,修小家电的工时和维修大件家电的工时差不多,但因为小家电本身购买价格低,如果按照大家电的工时费收费,维修价格甚至有可能超过小家电自身的价格。因此,在他这里维修小家电几乎属于半买半送的性质。“我这儿收费往往就是收零件的钱。”李攀说,例如老人们爱用的收音机,几十元钱能买到的东西,维修费不能太贵,只能定在几元到十几元间。如果只是线路等简单的小问题,也不好意思收老人的钱,都是免费维修的。
对于为何从事小家电维修,李攀一边修理着净水器,一边告诉记者,因为小时候就对电器构造非常着迷,想看看里面是如何运转的,小到玩具汽车,大到收音机都是他“拆装维修”的对象。虽然拆散装不回去也是常事,但也展现了他极强的动手能力。长大后的李攀学习了电子电工专业,毕业后跟着师傅学了两年手艺。学成后,与在丹阳创业多年的姨父一起在南门大街36号开了这么一家维修小家电的铺子。
记者注意到,与同龄人不同的是,李攀的手很干、很毛糙。“手不好看不要紧,我的手艺好就行。”李攀说,很多小家电都是陪着老人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对他们来说,这些小家电也是他们情感的寄托,“我不仅能用自己的手艺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事业也相对稳定了,今年,更是抽空奔波在各个楼盘,准备安置房产,我们一家也即将成为真正的新丹阳人。有了家,心也就有了新的归属,吾心安处亦是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