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印牧欣
“你后背有点驼,我现在调出2号处方给你松松肩颈……”在位于我市城河路上的巧手顺阳盲人康复推拿馆内,盲人康复师刘明正使用经络疏通仪给顾客做治疗。“这套仪器是我自己编程设计的。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成了‘码农’了。”
今年46岁的刘明在黑暗中生活了35年,是三家盲人按摩店的老板。他的店里,常常门庭若市,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明渐渐觉得有些吃力。为了分担工作压力,2019年,他前往北京学习编程,为设计仪器做准备。
“刚开始学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全是英文代码,我没有英语基础,非常头疼。”谈到近三年的学习,刘明直言下了大功夫。为了过语言关,他购买了专业的翻译软件,将成串的英文代码转换过来,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翻译成中文,理解了基本意思之后,再研究语法和功能,终于一点一点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学成回来后,我花了8个月的时间写完代码。”刘明说,他在这套经络疏通仪中内置了4个处方,使用时,根据客户病情的轻重缓急直接调用即可。“虽然市面上也有类似的仪器,但我的经络疏通仪能模拟我的手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每次治疗结束,我也会根据客户的反馈不断修改代码进行调整。”
编程离不开电脑,盲人是如何使用电脑的呢?原来,刘明的电脑上安装了一款读屏软件,该软件能将电脑操作通过语音播报出来,根据语音引导,刘明实现了无障碍编程、冲浪、学习、创作和剪辑,成为一名电脑达人。
“记者同志,你快关注我的抖音号,我刚在上面发布了我的原创歌曲《向往光明》。”采访时,刘明热情地介绍起他的自媒体。打开账号,记者看到,不到一个月时间,刘明已经发布了46个作品,从盲人的角度分享了他的工作、生活和兴趣爱好,吸引了不少点赞和转发。刘明说,为了跟上互联网发展的脚步,他上网自学了视频拍摄、剪辑技能。“我用运动相机拍摄,再根据音频来判断视频内容,进而完成剪辑。”
刘明告诉记者,残疾人的生活有太多不易,但多亏了互联网,从而也拥有无限可能。在今年“12·3”国际残疾人日,他发布了原创歌曲《向往光明》,就是想借此为残疾人带来更多正能量。“我想做个康复音乐人+情感主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人解答情感问题,缓解生活压力,发挥残疾人的光和热,为社会做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