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游泳训练中的刘赟涛。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17岁前,我是班级里那个躲在角落的自卑男孩;17岁后,我跳入泳池,开始畅游我的人生。”回忆过往,这位残奥会亚军如是说。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并伴有多关节萎缩,这是刘赟涛与生俱来的不同。这份不同不仅给他带来了同龄人难以忍受的痛,也筑起了他与其他同龄人之间那堵看不见的墙。
在刘赟涛的记忆中,10岁前,他曾有过三次手术的机会,前两次都失败了。第三次,他和家人都拒绝了。父母是内向的农村人,儿子的痛与孤独是他们心中的刺,无数次想要安慰呵护,却并不善于表达。于是,刘赟涛变得愈发内向,凡事隐忍。那时的他仿佛能看完自己的一生,没有希望,只有灰暗。
都说否极泰来,艰难上到高中的刘赟涛终究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而被迫辍学回家,转机也在不久后降临到他的身上。2012年,江苏省广招残疾人游泳运动员,17岁的刘赟涛被招募到镇江市参加游泳集训。
第一次站在泳池边,刘赟涛迟迟不敢下水。那一刻,之前残联工作人员的善意建议、游泳教练的积极鼓励全都抛诸脑后,他怕水。教练没有苛责,而是跳入水中,向刘赟涛展示怎样游。教练因车祸而残疾,一只胳膊,一条腿,却在水中来回畅游。这一幕打动了刘赟涛。他发现自己并非只是怕水,而是缺乏挑战命运的勇气。当他看到集训队的教练,看到那些残疾程度比自己严重的选手一个个跃入水中,他的内心也产生了质变,他要抓住这个机会,游出不一样的未来。
因为腿脚不能完全发力,游泳时,刘赟涛只能依靠身体和手臂维持平衡。泳池中,他不断摸索技巧,调整泳姿,以极快的速度进步着。但总有训练不顺的时候,总有心情抑郁的时候,每到这时候,刘赟涛就在泳池中游个不停,直到眼泪全都流入泳池。
2012年8月,江苏省残疾人青少年游泳锦标赛开幕,仅仅训练了两个月的刘赟涛披挂上阵,获得了50米自由泳、50米仰泳和100米自由泳三项第一。潜力突出的刘赟涛被江苏省队教练“相中”,正式加入省队进行训练。这是刘赟涛第一次尝到成功的滋味。之后,他接连在多项重大赛事上摘金夺银,并入选国家队。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S4级50米仰泳比赛上,刘赟涛更是顶住压力,拿下亚军。领奖台上,望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刘赟涛又一次哭了。
因为工作原因,刘赟涛的父母没有及时得知儿子斩获奥运银牌的消息。之后,有人问刘赟涛的母亲:“开心吗?激动吗?”母亲挤出笑容,点头,又摇头。奖牌背后无数的苦累,母亲不问,但母亲都知道。她开心,可心疼儿子。
因为身体原因,刘赟涛在巅峰之后退出了国家队,将重心转移到了家乡的助残事业。这些年,刘赟涛一面参与乡镇残联工作,一面组建了丹阳麒麟残疾人公益服务社,尽他所能去帮助每一位残疾人。一有空,他还会去游泳馆训练。也许是身心都愈发充实,刘赟涛决定明年重返全运会赛场,争取再夺奖牌,“如果再见到17岁前的那个我,我会擦干他的眼泪,拉着他,喊着‘加油,向前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