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董盛盛 张敏华
今年秋收时节,远在天山南北的新疆广袤棉海中,机声隆隆,由江苏沃得农机自主研发的六行自走式棉花收获打包一体机,突破了国内外棉花收获机械的核心技术瓶颈,以其高端高效和全方位服务,让丹阳“智造”的国产棉花机开创了新疆棉花机收新篇章。这一新闻在央视亮相后,振奋了国人尤其是丹阳百姓。而近在眼前的丹阳高新区园艺产业园内的江苏年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化农场机收现场,两台沃得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驰骋在金色的稻浪中抢收,在一块已收割后的农田内,紧随其后的一台沃得无人拖拉机正在耕翻作业。“我们共种植粮食4000余亩,其中与市农机推广站、沃得农机、江苏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建省级无人化农场510亩,已实现智能化、无人化收割,整个秋收秋种投入的大型农机达到20多台(套)。”年已六旬的公司老总庄玉枫面对如火如荼的机械化作业场景不禁喜上眉梢。
现代铁牛显神威、田畴沃野满目新。从跨越千里在新疆棉田大显身手的新型农机,到闪亮在家门口的智能化、无人化农机装备,这一耕作方式的巨大变革,不仅展示了农机产业发展的新成就,更是我市坚持以科技为引领,浓墨重彩绘就新时代“三农”新画卷的一个缩影。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提升产粮大县综合生产能力
作为久负盛名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丹阳已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新时代如何夯实粮食基础?市委、市政府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牢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通过坚持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并重、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上耕地“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不断巩固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向着农业强市目标阔步迈进。
在珥陵镇新庄村高标准农田内,一方尚未收割的水稻籽粒饱满,微风吹来稻浪翻滚,散发着沁人的稻香。”当问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成效时,种粮大户徐宪忠坦言,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加持,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升。“过去,小麦亩产六七百斤算是高产了,如今,麦子亩产已超千斤;正常年景下,一亩粳稻烘干后的产量有1300多斤、杂交稻有近1600斤。”他说,在今年遭遇超长高温、超强台风的侵袭下,稻谷产量和出米率等均受到影响,但这并未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加大重农抓粮力度,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稻谷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犁耕深翻还田补贴等,激发了农民规模化种粮的积极性,“这不,我购买的一台履带式秸秆打捆机已开展秸秆收集离田试点,它一天能打捆六七十亩地,今年准备完成秸秆离田500亩。”正说着,这台打捆机驶过一方已机收后的稻田,将粉碎抛撒在田间的秸秆悉数吃进后,“吐”出了一个大型圆滚秸秆包。而远处一方已播种后的小麦已经吐绿,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走进延陵镇大吕村东殷甲庄的家庭农场,一股稻香扑面而来,烘干房内忙碌的常亮和岳父鞠金元正将烘干后的优质粳稻销售给附近村民。“我家农场机收的水稻销售已基本结束,大头卖给了米厂,有近10万斤是供应给当地及周边的农民用作口粮的,优质品种南粳9127、软香玉稻谷每斤分别卖到1.55元和1.7元。”常亮说,十多年来,他们翁婿俩在科技种粮上走出了一条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之路,成为当地有名的科技示范户。“现在,农村一家一户的承包田都集中流转给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我们的种粮面积也不断增加。得益于延陵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原来狭小的‘巴掌田’经过整治,已变成连片成方的高标准农田,大的有十多亩,小的也有四五亩,不但便于大型机械操作,农田灌溉也更加便捷高效,为助力稳粮增产、实现旱涝保收提供了保障。”常亮告诉记者,他家今年又流转了100多亩土地,整个农场种粮面积已达500余亩。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86万亩,形成了灌排设施配套、耕地质量优良、田间道路畅通、农田生态良好、生产方式先进的农田基础,高标准农田已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0.15%。同时,随着小麦单产提升行动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的持续建设,我市小麦、水稻全年亩产已实现“吨粮田”目标。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迈向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市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实现了由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高质量跨越式迈进。
在常亮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的耕、种、收、管和烘干机械装备一应俱全。“今年春耕备耕,我又添了一台沃得联合收割机、一台久保田拖拉机和一台大功率农用无人机,整个投资有50余万元。”截至目前,常亮农机合作社各类农业机械投入已超200万元。“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各式农机装备在助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中发挥了节本增效的显著优势。像我的两台农用无人机,既能给稻麦打封闭药除草、开展治虫植保飞防,还能撒施肥料。除了满足自家农场农机作业需求外,还为周边小规模种植户提供收割、飞防等社会化服务,年服务总面积有5000亩。村民小组长张国夫说,在合作社理事长常亮的传帮带下,如今,延陵行宫一带不少100多亩~200亩左右的种粮大户中,拖拉机、插秧机和农用无人机,也成了他们种粮的“标配”。
粮食生产率先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特色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升。位于导墅镇大华村的阿泽家庭农场,是我市集育苗、种植、销售及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最大草莓种植基地,眼下这里的70多亩大棚草莓花开正艳,已挂果的一颗颗草莓从枝叶中探出身来。基地种植户王芳说,草莓虽然是高效农业种植项目,但基地用工量大,在当下农业“用工难、用工贵”的形势下,她一度曾为雇请工人而犯愁。从去年开始,夫妻俩响应政府提出的推进特色农业化机械化的号召,一方面分批改造,对基地的设施大棚进行宜机化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园艺类生产专用机械,先后投资购买了开沟机、大棚王拖拉机、高压打药机、弥雾机、割草机、电动卷帘机等一批特色农业机械。如今,草莓园的施肥、起垄、打田、深耕、植保等管理环节已实现机械化作业。
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负责人表示,我市农业机械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我市初步实现以粮食耕种收为主的农业机械化,到2019年基本实现了粮食全程机械化。渔业、畜牧、林果茶等特色农业机械化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农业机械化正向全程全面目标不断迈进。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达95%以上,预计到2024年末能基本实现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农人”争当乡村振兴“头雁”
“通过社区和朋友圈的推介,我家农场开发的‘齐梁三町’稻米已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今年新米上市后,我们将继续以别具匠心的设计包装和良好的品质赢得市场。”在陵口镇青禾家庭农场,收完500亩秋粮的“新农人”汤磊和妻子正在商议如何拓展新米的市场销售。
今年28岁的汤磊是青禾家庭农场负责人,走出了一条从全程机械化向农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之路。在城里做设计师的爱人婚后也辞职“夫唱妇随”耕耘在希望的田野。
“齐梁三町是我们农场的大米品牌,专注于满足大众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汤磊告诉记者,该品牌主推两个大米品种,分别为南粳5055和南粳46,都是更适合本地消费者的大米品种。其中,南粳5055口感软糯好消化;南粳46米香浓郁,口感弹牙。“去年,我们第一年卖大米,销售了十吨,主要销往丹阳市内的社区。”
像汤磊这样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农人”,如今在丹阳田间地头已不少见。在延陵镇延星村杨平家庭农场,这里的1700余亩水稻和20多亩瓜果基地尤为引人注目,成为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作为延陵镇首屈一指的种粮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今年38岁的史杨平中专毕业后从事农业已有十五年的时间了。“从父亲原来100多亩地发展我们父子承包1700亩地,不但投资农机装备,还运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走上了优质高产高效之路。”他还种植了大棚蔬果,形成了“优质粮食销售+稻米生产”和“采摘+休闲”的营销模式。这几年,农场的粮食种植和特色瓜果产业给他带来了160多万元的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史杨平牵头当地家庭农场中从事飞防服务的新农人组建而成的丹阳市“8090后”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通过开展以稻麦病虫害防治和施肥为主的飞防服务,既解决了“谁来智慧种地”的问题,又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飞防助农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其服务区域还拓展到丹徒、金坛、常熟等周边6个县(市、区)。今年稻麦两季飞防作业面积超过16万亩次,成为全省范围内社会化服务面积最大的飞防服务组织。
近年来,我市构建精准培育机制,在大力培养和扶持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还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中遴选一批农业管理人员,作为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该项目以优质粮油、规模畜家禽、绿色果蔬、特色水产产业全产业链为主要方向,对带头人开展为期一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训,参训的三批头雁学员共有29人。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全市在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共有51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3家、镇江市级138家、丹阳市级162家。从事种养加等领域的“新农人”不下200人,而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首批加入我市新农人联盟成员有22人。
精耕农业沃土,赋能乡村振兴。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梦想、有情怀的“新农人”,已成为活跃在丹阳“兴农路”上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能手。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他们正成为我市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头雁、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