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菀滢 通讯员 魏辰)路通,则乡村兴。近年来,界牌镇坚持“修农路,兴产业,惠民生”,以界中社区武阳村、界东社区红灯村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为契机,加大乡村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原本村庄的道路状况堪忧,坑坑洼洼的小路崎岖不平,道路狭窄,车辆交会困难,通行极为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界牌镇开展了大规模的道路修复和改造工作。在界东社区红灯村,村庄内部联通外界的重要道路进行了6500平方米的沥青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路况。而在界中社区武阳村,先后投入260余万元对跃进沟两侧道路进行沥青路面改造,进一步畅通了道路交通。
农村道路的改善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也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武阳村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秋红桃”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村里建设了“秋红桃”产业园,开展田园特色采摘项目,吸引本地及周边地区居民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红灯村则充分利用界牌镇“灯具之乡”的品牌优势,形成了以汽车配件、路灯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02万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界牌镇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工作,以“生态”农路绘就乡村新底色。武阳村新建了170个分类垃圾箱,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截污主管网建设,实现了污水收集管网的全覆盖。红灯村累计投入500余万元,清运垃圾80余吨,更新改造3户农房,新建了700米污水管道和1个一体化泵站,拆除了8处露天粪坑及旱厕。此外,还开展了700余米的河道清淤、坡岸整治和水系连通工作,打造了生态驳岸,显著改善了村容村貌。
从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到宽敞平坦的沥青大道,从单一的农业种植到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从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到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越铺越密、越建越好的“农村路”绘就了界牌镇和美乡村新画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