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林:从农机手到种田能手的华丽转身

核心提示: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粮大户曾伟林迎来了他辛勤耕耘后的丰收时刻。16年间,他脚踏实地,专注于粮食种植,实现了从跨区作业农机手到村里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的华丽转变。

本报记者 邹亚俊 实习生 蒋宸轩

吕城镇留庄村,稻香四溢。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粮大户曾伟林迎来了他辛勤耕耘后的丰收时刻。16年间,他脚踏实地,专注于粮食种植,实现了从跨区作业农机手到村里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的华丽转变。

昨日上午,在曾伟林家庭农场的水稻田里,两台收割机正轰鸣着来回穿梭,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被整齐地收割进机器中,随后被卸载到运粮车上拉走。“已经收割了700多亩田地,剩余的400多亩也将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全部收完。”望着从收割机里倾泻而出的稻谷,曾伟林满脸笑容。

今年44岁的曾伟林,早年是一名农机手,专门从事跨区收割作业。然而,随着收割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常年奔波在外难以照顾家庭,他逐渐萌生了改行的念头。一个偶然的机会,曾伟林从村里的一位承包大户那里得到了启发:“他跟我说,与其在外面辛苦奔波,不如在家搞个几百亩田专门搞粮食种植。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决定回归家乡,扎根土地。”

2008年,曾伟林在村里承包了200亩土地,正式开始了他的粮食种植生涯。“原本以为从事跨区作业这么多年,搞起种植来应该很轻松,却没想到刚起步就困难重重。”曾伟林回忆,种植的第一年,由于水稻化除没有到位,导致田间杂草丛生,当年秋收产量惨淡。为了快速入行,他一头扎进田里,虚心向周边的种田大户请教,同时积极参加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各种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技术。

“学到了知识和技术,回来就是靠自己慢慢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有了技术的加持,曾伟林的粮食种植事业迅速崛起。农场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亩逐渐扩大到如今的1100多亩,产量和效益也逐年提升。2019年,他的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曾伟林也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田能手,每年的粮食产量和质量在村里都是最好的。

谈及种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曾伟林说:“原来跨区作业的时候,在外面辛苦六七个月也只能赚十万元左右。但现在种田,收成好的话,收入能达到五十万元。”

“现在农民已经从身份变成了一种职业,种田有奔头了。”曾伟林说,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机械设备运用到农业上,让种田更加规模化、机械化。趁着自己还年轻,他准备把种植规模再增加五六百亩。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