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共融工作法”燃动社区善治

核心提示: 近日,在镇江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导师制”优秀支部工作法展示交流活动中,云阳街道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党支部的支部工作法,被评为“特等奖”。

d85a2b9398f26bf4a85ea8407ef74d31

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党支部参与家园美化行动。通讯员 贾佳 摄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贾佳

近日,在镇江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导师制”优秀支部工作法展示交流活动中,云阳街道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党支部的支部工作法,被评为“特等奖”。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以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支部工作法为引领,推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创新创优、提质增效,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党支部缘何脱颖而出,获得认可?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支部书记赵玉华说,关键在于“聚”和“融”。

据悉,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党支部是全省首批“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社区党建试点支部、是丹阳首家建制型社区老干部党支部。为打造老同志“家门口”红色堡垒,支部立足社区老居民多、老党员多的实际,聚焦老旧社区治理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汇聚银发力量,着重做好政治领航、搭台赋能、精细共治“三篇文章”,聚新活力、新动能、新场景,擦亮“银发先锋”党建品牌,畅通老党员助力城市社区治理渠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我们通过实施‘三聚共融’支部工作法,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基层大党建格局的有效途径,推动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一线熠熠生辉,为社区善治注入了新能量。”赵玉华介绍,“三聚共融”即聚“桑榆未晚”新活力,思想融入促共管,聚“插柳成荫”新动能,组织融入促共建,聚“梧桐引凤”新场景,机制融入促共治。

在思想引领上,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支部坚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集中讲学、主动送学、线上帮学”三学行动,确保老党员不落课、不掉队。打造“初心小院”,让辖区老党员在社区找到“家”,为老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开展活动的平台,定期开展“银发讲习堂”理论宣讲,精心组织“争做守纪律讲规矩表率”“倡廉洁家风”等实境教学,引导老同志从思想上、行动上融入社区“大家庭”,不断增强老党员责任感、使命感。

在组织建设上,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支部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将支部党员按属地全部划入网格区,推动老党员就近沉入网格,融入“红网格”治理,担当党员“微网格员”履行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调解等微职责。将老干部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育、理论联学、活动联办、阵地联用,筑牢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串联“初心小院”“银发讲堂”“马勇老党员工作室”等,根据老党员特点,举办“红色图片展”“墨香润童心”等特色活动,引导老同志主动发挥作用、服务群众。

在社区治理上,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支部按照市委老干部局、老干部所在单位、居住社区“三联”和村居“五融入”的创建模式,共建12个红联盟支部,广泛吸纳流动“银发人才”,并结对市城管局退休干部支部成立“银发先锋”志愿服务站,吸引老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探索“时间银行”养老互助新模式,为辖区失能、孤残、高龄空巢等老干部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事项代办等“初心筑爱”志愿服务。紧盯社区治理“瓶颈”问题,深挖各类专业“银发”资源,依托“红网驿站”“红网格”议事平台,老党员主动“接单”,领办爱心帮扶、法律援助、健康义诊等“微心愿”,切实提升参与社区治理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近年来,凤美新村社区老干部党支部先后荣获镇江市五星级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六有一提升”达标党支部、“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23年至今,支部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15场,老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累计走访群众200余户、安全摸排九小场所70余家,建言献策30多条,募集爱心捐款5千余元,圆满完成规划小区停车位、修缮隐患公共设施等10余件“服务清单”。“银发先锋”形象深入人心,引领带动50余名热心群众加入小区治理队伍,生动诠释了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城市基层党建从简单相“加”变双向相“融”。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