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茅猛科 通讯员 殷群
从“小病拖、大病扛”到“看病按比例报销”,从排队挂号看病到网络预约就诊,从一副听诊器到各种先进医疗检测设备,从寥寥无几的床位到功能完备的病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疗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新建了市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市妇保院门急诊病房大楼,异地新建了市精神病医院、市血站(含市急救指挥中心)、访仙镇卫生院、司徒镇卫生院,全市床位数增长872张,各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大大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就医需求,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医疗服务“硬”实力不断增强
“医院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就诊环境不断优化,在这住院很安心。”近日,正在市人民医院等待分娩的王静告诉记者,人民医院新病房比之前好了很多,环境干净整洁,卫生间里多了淋浴设备,尤其是医院的安保系统,进出都有信息显示,让患者很是安心。
2021年1月30日,市人民医院新建住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开放床位增加至868张,集住院、诊疗、手术为一体,极大地改善了就医条件。2022年,市人民医院被省卫健委确认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除了环境得到改善,市人医还不断推进医疗设备的更新升级和数字化转型。西门子双螺旋CT具有成像速度快、诊断质量优越、扫描范围大、使用范围广的特点,在实现超低剂量体检、肿瘤早期筛查、大范围血管检查、心脏冠脉检查等方面有着领先优势,可满足患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实现无创心脏冠脉造影;GE双C臂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为低剂量下高难度复杂手术的进行提供了可能,可常规开展急性心梗支架植入和卒中患者取栓治疗,大大减少转诊率,降低居民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此外,该院还拥有冠状动脉旋磨介入治疗仪、三维电生理标测仪、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奥林巴斯290型电子胃肠镜系统、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等一批先进设备,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就医体验。
窥一斑而知全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医疗床位资源配置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注重城乡医疗资源统筹,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差距。综合医院床位数量的增加,提升了重大疾病和急诊急救的处理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床位的增加,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就近就医提供了极大便利。
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二三级公立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乡镇卫生院17家、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136家,尤其是正在异地新建的中医院迁址新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8.37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成后床位规模达600张,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尤其是南部片区百姓的就医需求。在医疗设备更新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上,城区二三级公立医院设备投入达4亿元,全市17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了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
这些数据表明,我市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医疗服务网络越织越密
有的给患者科普控糖知识,有的给患者做相关检查……每天一大早,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筛中心内,各科室医生就会有序忙碌着。
基层慢筛中心是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推进基层医防融合工作的重要举措。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江苏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设单位,目前已建成具有筛查、诊断、治疗、运动干预等功能齐全的慢病筛防中心,具体实施慢性病“两筛三防”管理。据介绍,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筛中心辖区服务人口达15.6万,其中慢性病患者达1.8万。今年以来,该中心通过门诊筛查、进村居筛查、老年人体检等方式,共筛查普通人群10248人,筛查出糖尿病确诊患者500多人、高血压前期患者100多人。对于筛查出的患者,中心为其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帮助他们改善健康状况,降低慢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通过医共体建设和医疗资源下沉,邀请省中大型医院及我市中医药专家定期坐诊指导、预约咨询,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目前,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筛中心已成为全市基层疾病预防的典范。
美好生活,健康是基础,预防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疾病预防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疾病综合防治体系,守牢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底线。此外,为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我市于2017年开始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近日,记者在司徒镇固村村张圩自然村看到,司徒镇卫生院家庭签约医生正在为张芸(化名)开展定期上门服务。张芸因病长期卧病在床,且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需防褥疮及褥疮护理,成为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对象。据介绍,目前,全市1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81个,登记备案并公示家庭医生信息648人,团队成员扩增至1517人,上级专家成为家医团队成员增至33人。
按照“五统一”要求,我市建立专业化“家庭群”,铺设立体化“巡诊网”,开通功能性“预约台”,配套常态化“考核制”,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巡诊服务。截至10月底,提供村级定点集中巡诊5135场次共183059人次,为4063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共18023人次,建立家庭病床407张,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26人。集中定点巡诊覆盖至206个行政村(居委会),覆盖率100%。有村卫生室的村每月巡诊一次,没有村卫生室的村每周巡诊一次。基本实现“家庭医生巡诊服务打通为民健康最后一公里”攻坚目标。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市还组建了人民医院、中医院两个医共体,其中人民医院有11个成员单位,中医院有10个成员单位。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施小平告诉记者,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共在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全专联合门诊或联合病房22个,年均下基层服务5000多人次,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此外,上海、南京大三甲医院也与我市公立医院全面合作,共建立技术协作医院、医联体医院14个,开设专家门诊或工作室110多个。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扎实推进,不仅提升了市民的健康水平,也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以前去外地医院看病要先付现金,然后带着一堆发票前往市医保中心报销,现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特别方便。”古稀老人王春(化名)是城市低保户,2007年不幸患病,经常辗转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就医,前后花费近百万元。他告诉记者,现在医疗保障越来越好,原来200多元一颗的进口药,现在不仅能报销,还能直接在当地医院买到,再也不用去南京医院购买,省了很多事。
近年来,我市医疗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发展,为不同收入层次的市民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健康保护网。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83.43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2023年,我市医疗救助支出金额2857万元,医疗救助对象18920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32万人次,减少参保群众垫付3.76亿元,让参保人员享受了更加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同时,国家通过集中采购药品,将原本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集中“打包”,采取集中谈判和“以量换价”的方式,实现了药品的“团购”,使得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集中采购的药品已经全部纳入医保支付目录。目前,我市已落地397种“国谈药”,有337种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其中197种列入单独支付管理,涵盖了慢性病、肿瘤、抗感染、罕见病等多方面临床需要的治疗用药。我市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使用单独支付药品按药品谈判价格,不设起付线,直接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职工医疗保险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支7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报支60%,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购药负担。
为方便群众就医,自去年起,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医保码推广应用活动。医保码通过实名认证,就医购药只需扫码或刷脸即可挂号购药,解决了过去参保人实体卡携带不便、挂失补办困难等问题,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就医购药,确保了个人信息和医保基金的使用安全。
此外,今年8月7日,新建血站投入使用,整体献血流程更加合理,有效保障了血液资源的配置;新建急救指挥中心则全面升级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平台,提升了医疗急救能力、缩短了院前急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这一系列举措,如同坚实的基石,为我市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从广覆盖到高质量的飞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