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史女士收到的“空包裹”。记者 晓玲 王丹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丹 晓玲)“我没买东西,怎么这两天一直收到‘空包裹’呢?”今年“双十一”期间,市民刘女士遇到了烦心事,她莫名其妙收到了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空包裹”。这不,刘女士昨日又收到一个奇怪的包裹,这个包裹重量仅为0.06kg,里面只有一张广告彩页和一包湿巾。
“我的个人信息肯定泄露了。”刘女士查看了快递信息,寄件方地址位于“陕西省安康市迎宾路经贸园”,店名为“美卡来伊美妆店”,“我不认识寄件方,也未在该网店购物,对方如何获得我的地址和电话的呢?”
随后,记者尝试拨打寄件方电话,发现是空号,在各大网购平台也没有找到名为“美卡来伊美妆店”的店铺。派送这份包裹的快递员告诉记者,只要在网购平台上留有地址,信息就有可能被泄露,这份包裹可能就是刘女士信息泄露后发出的。
无独有偶,市民史女士也收到了这种“空包裹”。不同的是,史女士因工作调动已不在原单位办公两年有余,但原单位门卫早两天打电话说她有个包裹寄到了门卫。史女士请门卫师傅打开快递后发现,里面是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彩色广告单页,“里面没啥实质物品,我就请门卫师傅帮忙扔掉了。但奇怪的是我都离开原单位两年了,还给我寄‘空包裹’,我的信息是两年前就被倒卖了?”
发件人不明,包裹里也没有产品,这些“空包裹”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当你收到‘空包裹’时,要么是店家刷单,要么是店家避免平台流量惩罚,要么就是诈骗,无非这三种情况。”业内人士解释,刷单大家都可以理解,过去几年刷单用的“空包裹”很多,网店雇佣“刷客”进行虚假交易并获取虚假好评;避免平台流量惩罚则是当顾客下单,店家当天发不出货时,就先发个空包。规定时间内不发货的话,有的平台会给店家扣分,会影响店铺流量。此外,该业内人士称,而诈骗的话,就是附带的彩色广告上大多有扫码抽奖等提示引导,引导收件人扫码,收件人在扫描二维码后可能跳转向诈骗链接,也可能会让你添加莫名其妙的客服。因此,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在收到“空包裹”时切莫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如里面有非自己购买的物品时,也不要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