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咖”飘香过后如何“长红”?

核心提示: 11月4日,每年圣诞季都要回归星巴克的“太妃榛果拿铁”上线,许多市民专门奔着喝它而来。一杯馥郁浓香的拿铁,配上朋友圈里精致的照片和文案,是独属“咖友”的季节限定。

本报记者 谢超

一杯“太妃榛果拿铁”,搅动了丹阳人的朋友圈。

11月4日,每年圣诞季都要回归星巴克的“太妃榛果拿铁”上线,许多市民专门奔着喝它而来。一杯馥郁浓香的拿铁,配上朋友圈里精致的照片和文案,是独属“咖友”的季节限定。

曾经作为大城市标配的咖啡店,为何在小城丹阳这么“香”?这一杯小小的咖啡,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扎堆开业的“县咖”店,能否实现长红?带着问题,记者前往我市多个咖啡店进行了探访。

屋内阵阵咖啡香,屋外却传来闹市喧嚣声,眼前是氛围感十足的英式复古风……一间开在南门大街的咖啡店,让时尚与传统撞个满怀,也成为不少年轻人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流理台前,主理人左玲莉熟练地忙碌着,研磨、预热、注水、搅拌……不一会儿,一杯秋季特调的“桂花拿铁”就做好了。

“咖啡混合着桂花甜,口味确实很新颖。”接过咖啡,23岁的上海大学生陈莹莹迫不及待尝了一口,立刻对身边的闺蜜说“真的不错哦”。“不同于大城市的商务感,在闹市街角品一口咖啡,不要太惬意!”正值秋日好时光,陈莹莹利用闲暇时间与闺蜜来丹配镜游,特地慕名前来打卡CIRCLE咖啡店。“咖啡+美景,在小城也可以很city!”临走前,她把此行的照片发到朋友圈。

“咖啡指数”反映着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城市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饮品市场中,名字包含咖啡的店铺就超200家。近几年,星巴克、瑞幸、天好等连锁品牌争相入驻丹阳,咖啡香浸润着街头巷尾。但与一线城市相比,丹阳人更喜欢自己“玩”咖啡,咖啡店主们的别出心裁赋予了咖啡更多新的价值。

“咖啡+县城”,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全新的消费蓝图。咖啡最早作为“摩登生活”的一种符号,成为不少写字楼白领生活中的刚需。而对于大部分县城消费者而言,咖啡是个新鲜话题,依靠好奇心驱使的消费,促使县城咖啡市场近年来出现“井喷”态势。

开在京杭大运河景观带西侧的村口咖啡是我市最早的一批小众独立咖啡店,店铺被绿地公园包围,不少顾客在绿道散步时,会来店内边喝边欣赏运河美景;357单车咖啡店,让自行车与咖啡碰撞出新的火花,骑友们在这里喝着咖啡分享有趣的骑行故事;内城河边,树影婆娑,下午3点的阳光照进树下咖啡店,格调满满,远离喧嚣,热爱生活的人很难拒绝不走进去坐上片刻……各有特色的咖啡店已然成为城市“第三空间”。“丹阳开咖啡店的速度真的太快了!”一位热衷打卡咖啡店的在丹大学生表示。

“无论骑行团、摄影爱好者,还是游客,来喝咖啡的,大多数是18岁至35岁的城市年轻人。应该说,他们并非都爱好喝咖啡,而是喜欢到这里喝咖啡,因为‘县咖’可以给人带来新奇又独特的体验。”某咖啡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松弛感的满足和对生活的向往,是不少人喜爱“县咖”的理由,如果再加上一些脑洞大开的创意,就更能点燃一颗颗年轻的心。

连锁品牌只是县城“咖啡宇宙”的一部分。近两年,不少独立咖啡店在我市兴起,装修精美,主打“现磨”“手冲”,面向咖啡爱好者,更面向有场景需求的人群。“顾客并不看重咖啡豆的品种,更不在意工艺和机器,他们更关注的是一个可以坐下来休息、聊天的安静空间。”南桥咖啡负责人盛利锋介绍,咖啡店提供社交空间,有相亲和约会需求的年轻人、享受小资生活的时髦青年成了消费主力,坐一下午聊聊天,成了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

在“熟人社会”的县城,“以咖会友”成了社交新时尚。然而,如何让“县咖”流量避免“昙花一现”,走向“细水长流”?采访中,不少店家表示,为应对客流“潮汐现象”等运营难题,他们也在积极突围。“面对同质化,永远要创新,永远要走在前面。”左玲莉告诉记者,她计划在店里设置自由操作区域,让来店消费的顾客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咖啡,体验其中的乐趣。“让咖啡店与顾客有更多的交互,我想这也是留住消费者的一种方式。”

让咖啡文化根植县城,是“县咖”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市一众独立咖啡店早早便开始深耕社交平台,延续场景消费的思路,为消费者打造安静舒适的办公、聊天环境,持续提升咖啡店的吸引力。也有心怀热情的店主在咖啡文化的推广上打开思路:一杯咖啡的背后,咖啡豆的产地、打磨咖啡的机器、咖啡师积淀的手艺共同构筑了当下的咖啡文化。“作为县城咖啡的传播者,我们坚守咖啡品质,让有兴趣的顾客随时可以喝到优质咖啡,同时面对顾客的探索欲,随时给出耐心的科普。”盛利锋说,在满足顾客多样性需求的同时,只有真正将县城咖啡变成市民生活的空间,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