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惠民 办人民满意的丹阳教育

核心提示: 从粉笔字黑板到智能显示屏幕,从站在讲台上单方输出知识到围坐一起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从单一分数到德智体美劳“大美少年”……

本报记者 菀滢 韩笑

从粉笔字黑板到智能显示屏幕,从站在讲台上单方输出知识到围坐一起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从单一分数到德智体美劳“大美少年”……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兴安富民的基础来抓,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协调促进教育发展,教学环境、技术、教学方式不断变迁,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基础先行,为了孩子们“上好学”

8月3日,马相伯初中新生入学报到,这所崭新的学校迎来了第一批540名七年级新生。“每间教室都安装有智能黑板,支持触控操作和多媒体教学,能够连接互联网,方便教师调用网络资源授课;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安全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设施一应俱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音乐、美术、舞蹈等功能区为有艺术爱好的学生提供创作空间,激发创造力和个人潜能……”说到学校的新教室、新设备,马相伯初中党支部书记、校长荆文浩如数家珍。对学生来说,新学校的启用意味着一种全新的体验。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现代化的学习资源……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到新鲜而激动。三个月的时间里,这所新学校已经不仅仅是砖瓦构建的教学场所,它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记录着每一个人的成长足迹。

透过马相伯初中这个“小窗口”,折射出我市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先后建成投用华南实验小学高新校区、吕叔湘幼儿园、凤凰幼儿园、丹北实验中学、马相伯初级中学等一批重点教育建设项目,同时在城乡多地校园加盖教学楼,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总量和覆盖面。

不止“量”的提升,还有“技”的飞跃,我市不仅在教育基础设施上进行了显著提升,还依托新技术有效优化了教学工具。如今,我市中小学信息化基础建设已高标准完成迭代升级,一个集“智脑结合、物联感知、数据分析、按需推动”为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智慧教育体系正逐步完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增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亦不断创新,智慧校园正全面铺开……

优化师资,聚焦教师们“教好书”

在科技赋能下,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好。但教育教学变革,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变量。只有教书人始终保持对教育本真的追求,肩负起教育使命,做好学问的传承与精神的赓续,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获得全力的托举。

10月16日晚,在实验小学的会议室里,校长眭如军召集学校十几名年轻教师聚在一起,与他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工作情况和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眭如军满怀深情地说:“我希望我们的新教师们,心中有光、心中有爱,把这份热情和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近两年,实验小学入职18名年轻教师,他们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被安排担任班主任、副班主任、双班任课的“重任”,这一举措让新教师走出舒适区,迅速完成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的转变,在挑战中快速成长。担任实验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朱玄是今年暑假刚入职的新教师,开学前得知要担任班主任,她坦言当时内心有些慌张。“但是在开学后的两个月里,校领导经常找我们交流,帮助我们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学校为我们配对了老教师作为师傅,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点拨。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克服了焦虑情绪,班主任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据实验小学副校长杭涛介绍,学校每两周就会举办青年教师成长活动,开展青年教师集中培训,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划。“本学期实小教师在基本功比赛中成绩突出,学校丰菲老师刚刚获得了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杭涛自豪地说。

让每一位新教师感受到关怀和支持、快速适应新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我市青年教师培养的宗旨。近年来,我市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党建引领,聚焦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以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思想教育研训沙龙等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化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激发青年教师队伍活力,着力造就出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高超、终身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赋能成长,破解放学后“干什么”

每周三下午的课后服务,是云阳学校小学部学生们最期待的时间,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足球、篮球、笛子、琵琶、舞蹈……孩子们可以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自由生长”。“双减”以来,云阳学校的课后服务不止步于做好学生放学后“看护完成作业”,而是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各类课后服务活动中释放天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体质,将课后服务打造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延时服务要构建‘课上+课后’相互衔接、有效拓展的教育良好生态。”云阳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伟由衷地说,学校分年级、分层次设置课后服务“项目菜单”,将五育内容有机结合,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我们构建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以问导学’课堂,通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王伟说道。

“双减”以来,我市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校内课后服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为“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做好功课。自“双减”政策落实起,我市相关措施陆续出台,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堂到作业、从考试到课后托管,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家长,我市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近三年来,我市坚持规范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孩子们的自由时间增加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更高了……截至目前,丹凤实验小学获评江苏省“‘双减’示范创建学校”,华南实验初中、匡亚明小学、云阳学校的“双减”案例获评省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据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显示,我市是“校际差异小、学业成绩较高、学生学业负担相对较轻”的县区。“双减”三年,多方同下一盘棋,市教育局在教育减负这盘“棋局”上积极布阵落子,“减”得有方向,“增”得有质量。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一栋栋现代化的校舍拔地而起,这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智慧与梦想的摇篮;一间间设施完备的实验室投入使用,这是知识探索的前沿阵地,更是创新思维的孵化器;一个个新老教师结对不断上演,这是育人经验的薪火相传,更是教育人奉献天职的交接;一节节课后活动悄然开展,它们是孩子们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更是学生和老师一起探索学习奥义的训练场……几十年耕耘,丹阳教育事业硕果累累。站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我市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积极探索教育新思维新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奋力续写这张教育惠民答卷。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