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祉越
“我们这片水稻虽然产量亩均只有400~450公斤,但能卖到每斤十块钱。”陵口镇折柳村党委副书记高新平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村的“柳旺”牌优质大米的市场售价。都是大米,为什么“柳旺”大米能够有如此高的售价?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折柳村柳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稻田边。
远处,高新平正戴着遮阳帽,开着收割机在收割水稻。“这120亩地,从村里成立合作社开始,就是我们在管理,播种、施肥、收割,都由我们实施。”高新平说,这片地采用稻鸭共作模式,但只种一季水稻,等到田里的长粒香稻米成熟后,就会把田里的鸭子售卖了。等收割完,就撒下紫云英的种子,来年春天,这片田里就会长满紫云英。“明年5月份,我们就将紫云英翻耕,埋进土里当肥料。此外还会增加每亩200斤的大豆有机肥。”该村用地养地相结合提升和巩固村里的粮食生产力。
跟随着收割上来的稻米,记者来到了柳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晒谷场。放眼望去,满是金黄稻谷。工作人员把刚从田里收回来的稻谷倒在水泥地上,用抓耙将谷快速向四角抓开、铺平。“像今天这样的太阳光照,我们晒个2~3天就可以收起来了。”高新平说,因为是天然晾晒,120亩的水稻要分好几批次收割,场地受限,一批稻谷晒完收起来才能收割下一批。
走进晒谷场旁的设备库,一整套加工米的设备已擦拭干净,准备进入工作模式。“基本上全套流程能在合作社完成,我们会按照1斤、5斤、10斤不同规格对新米进行包装售卖。”近年该合作社先后注册了“柳旺”“折柳村”两个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A级”认证。这样的精品粮也逐渐受到了市场认可,不仅被本地企事业单位订购,还远销到湖南等地,打响了当地绿色稻米品牌;合作社每年还能上交村集体20万元利润,既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种粮大户向生态高品质粮食种植要效益。村里每季度还给符合条件的70岁以上老人发放20斤大米,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合作社的“惠”利。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希望通过稻鸭共作和休耕的模式,既能提高大米的质量,也能保持土地的肥力,让土地能生生不息,留给子孙后代。”高新平认为,这就是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共同的愿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