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专家促振兴 “秋日助收”到田头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罗艳) “秋粮收获在即,针对近几天仍将出现的阴雨天气,当前要开沟引流,及时排干田间积水,确保机械能够下地抢晴收割……”10月27日,在延陵镇麦溪村张智慧家庭农场示范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基地上,来自我市乡村振兴银发人才团队的一帮老专家边听取农场主张智慧有关新品种水稻种植情况的介绍,边走进田间地头观摩其长势长相,并就适时做好秋粮抢收工作进行了面对面的指导。这标志着我市乡村振兴银发人才团队开展的“秋日助收”行动已全面展开。

为深入推进银发赋能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去年下半年,由镇江市老科协特聘专家、镇江市银发之星、丹阳市银发赋能先锋团成员的市农业农村局老干部第二党支部书记周铭成领衔的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周铭成乡村振兴团队”在丹北镇大江农场挂牌成立。这一银发人才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与全市10个从事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挂钩,围绕“春日助耕、夏日助长、秋日助收、冬日助销”主题开展零距离服务工作,做到惠民服务到田头、科技培训助增收、项目为媒促振兴。在银发专家的帮助下,这些家庭农场不仅引进示范种植了多个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和水稻品种,还落实了5000亩粮食种植订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银发人才团队开展的“四助”行动,已成为我市老干部服务“三农”的一大品牌项目。

“在今年特殊气候下,我们农场示范种植的新品沪软玉一号,按照老专家指导,采取科学的肥水调控等田管措施,促进水稻的稳健生长。即使超强台风袭来也没有出现倒伏,整个生长后期长势清秀、穗形大。”望着眼前丰收在望、连片吐金的稻田,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的张智慧满心欢喜,乐滋滋地表示,今年农场500亩订单种植的沪软玉一号水稻新品种,预估每亩产量可达650公斤左右,机收工作将在11月初展开,届时收获后的新品水稻,收购方将进行加价收购。

据银发专家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周铭成介绍,在市委老干部局、市老科协的关心支持下,这支银发人才团队不断壮大,现拥有5名核心成员,主要由栽培、植保、农机等领域的老专家组成。围绕此次“秋日助收”行动,他们将持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抢晴收割,加快秋粮收获进度;帮助落实机收减损措施,确保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同时,引导农民抢抓时节播种,及时做好一种就管,为促进壮苗早发稳长和明年夏熟丰产丰收夯实坚实基础。

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陈梨辉表示,此次开展的银发专家秋日助收行动,是继春日助耕、夏日助长后,对接指导种粮大户做好当前秋收秋种的又一服务延续,有利于发挥农业老专家的技术优势,为水稻种植大户高标准高质量打好“三秋”攻坚战提供了面对面、点对点的全方位指导服务。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