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千年古镇添彩

一场文化之旅激发书画文艺界人士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作热情——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千年古镇添彩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王庆宁

“这座吴国古城遗址,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展现的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国第一所水利电力灌溉站就在农业大镇珥陵八站,的确了不起。”……金秋时节,在珥陵镇书画协会开展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翰墨书画传承中华文明,热爱家乡千年古镇珥陵”主题活动观摩现场,一批书画文艺界人士对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的珥陵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近日,我市知名书法家王云翔、颜景荣和周国正、蒋钧等书画界人士,珥陵镇书画协会会员,以及应邀前来的市老年(老干部)书画协会、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有关负责人与部分镇江市作协会员等30余人齐聚珥陵镇文体中心,开启了一场古镇历史文化之旅。

在书画展现场,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翰墨飘香的书画作品挂满了珥陵镇文体中心展厅,这些珥陵镇书画协会会员的作品抒发了他们对美好新时代、新生活的礼赞。大家或驻足欣赏,或相互交流,沉浸在书画艺术的天地中。

当天尽管细雨蒙蒙,但大家还是怀着对古镇珥陵历史文化的崇敬之情,首先参观了位于祥里村的葛城遗址。这是一座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古城,也是江苏省考古发现最早、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古城遗址。该遗址具有吴国都城特质,其时代贯穿吴国历史的整个过程,填补了吴国早期政治活动的空白,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葛城遗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打好吴国古城文化品牌,今年,祥里村围绕农旅融合,正在建设吴都葛城文化长廊,以展示和推介吴文化。针对葛城遗址现状,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吉育斌认为,作为曾经的吴国第一城,做好遗址保护和深入宣传依然任重道远。

乡村振兴带来的农村宜居宜业新面貌,让观摩人员欣喜不已。顺道参观位于大祥里村的珥陵镇书画协会理事于书林的农家院落时,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绿意葱茏的小菜园,让人充分感受到蔬果飘香的田园景致。大家感慨万千:“和美乡村气象新,跳回农门成时尚,农家静谧宜居的田园生活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珥陵灌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工程,于1953年5月建成,是首个采用渠道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标志着1700余年水车戽水历史的终结,大面积电力灌溉的开始。如今,在珥陵八站,已建成我国第一座电力灌区纪念馆,成为新时代的红色教育基地。徜徉在这座电力灌区纪念馆,前来参观的书画文艺界人士结合书画创作,对弘扬这一水利红色文化有了更多思考。

半天之行,时间虽短,但留下的是对古镇珥陵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记忆。88岁的我市资深书法家颜景荣老先生感慨道:“观书画展览旨在进一步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古镇历史文化激发的是大家服务乡村振兴的创作热情,珥陵书画协会举办的这场文化之旅意义非凡。作为一名老文艺工作者,我要以老带新,继续用笔,为地方历史文化增色添彩贡献绵薄之力。”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