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南社区:工农变迁 共绘美丽新农村

核心提示: 界南社区位于界牌镇东南部,东至长江夹江与扬中市西来桥镇隔江相望,南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交界,是我市最东边的村(社区)。以前,界南村民依靠传统的种田、养猪、养蚕、养鱼过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首个中外合资企业——丹阳华美塑料有限公司落户界南社区,由此开启了社区的工业化进程。

本报记者 菀滢

界南社区位于界牌镇东南部,东至长江夹江与扬中市西来桥镇隔江相望,南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交界,是我市最东边的村(社区)。以前,界南村民依靠传统的种田、养猪、养蚕、养鱼过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首个中外合资企业——丹阳华美塑料有限公司落户界南社区,由此开启了社区的工业化进程。

1992年,丹阳华美塑料有限公司作为全市第一家合资企业正式成立,多年来,公司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迅速成长为塑料行业的领头羊。如今,32年过去了,华美依然在跟随行业的变化不断发展、壮大,去年,该企业销售额达2.5亿元。

“企业的发展,不仅靠我们自己,更是靠社区的‘牵线搭桥’,帮助我们解决税收、土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华美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静影说道。

华美塑料的成功,激发了其他企业的入驻热情。随后的几年里,多家工业企业陆续在界南社区落地生根,形成了以灯具、化工、路灯、塑料为主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也为社区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上世纪80年代,辖区内的企业只有三四家,到90年代有十几家,直至今日,已经发展到108家企业,工业产值也从原本的十几万,到现在的25亿元,工业水平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界南社区党委书记倪玉才说。

王顺玉是当地的一位种粮大户,他从20多年前开始种粮,如今管理着900多亩良田。“从前条件艰苦,靠天吃饭,播种、收割全靠手工。每到农忙季节,全家人都要上阵,累得筋疲力尽。而且那时的田地分散,管理起来很不方便,产量也不高。如今,我管理着近千亩良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从播种到收割,都有大型农机具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王顺玉说,界南社区为他提供了许多惠农政策、农机技术的支持,社区还为王顺玉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灌溉设施和道路,改善了农田的生产条件。“这些支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让我们更有信心发展现代农业。”王顺玉说道。

界南社区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今年,新上现代农业项目,依托智能农机装备、大数据分析决策的新孟河智慧农场项目占地1000余亩,建成后将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的新样板。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13年,96%的农户住进了界牌新村,农民都住上了楼房,人居环境、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倪玉才说,社区内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加强,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社区环境的改善,不仅吸引了更多人才回流,也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面对未来,倪玉才表示,界南社区将继续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深化改革开放成果,为界牌镇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发力。“我们将继续支持企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将界南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社区。”他说。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