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韦林书正在帮老人修脚。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一手提着工具木箱,一手拿着修脚台灯,和此前的每一个清晨一样,修脚师傅韦林书正走在上门修脚的路上。穿过空地上健身的老年人群,看一眼老街坊们围拢的棋局,路过正拎着菜闲聊的大妈们。大家笑着和他打招呼,有人亲切地喊他“韦师傅”,也有人尊敬地喊他“韦医生”,这让韦林书感到慰藉。回乡不过两年多,韦林书已成为这片居民区不可或缺的一员,这靠的不仅是他的一双手,更是一颗为老的心。
1995年,事业受挫的韦林书萌生了学一门手艺的想法,于是前往广州学起了修脚。身在异乡,这一做便是二十多年。起初,韦林书只是个学徒,凭借着一份兴趣和做事认真的态度,十多年后,韦林书不仅在行业内有了名气,随着技术的日益提升,甚至成了当地的“名人”。电视台、报纸,都曾报道过这位有“绝活”的修脚师傅。
虽然已在广州小有名气,甚至开了自己的公司,不过,年近古稀,韦林书叶落归根的想法愈发强烈。“家人希望我回乡过过退休生活,我也想回家了。”于是,韦林书放下广州那边的事务,回到了家乡丹阳,“回来之后我就在想,我修脚修了二十多年,每天都很忙,并没有养成其他兴趣爱好,应该趁着身体还好,发挥一点余热,干上老本行,也算是为家乡父老乡亲做一点贡献。”
两年多前,韦林书在太阳城小区里的一处路口租了间小店铺,挂上了“修脚”的招牌。人来人往,进出最多的是居住在附近的老人群体。时间一长,韦林书发现,有些老人也有修脚的需求,但因身体问题,不能出门走动。于是,韦林书开始了他的上门服务。
“每天早上六点到九点这段时间,我都会上门为有需要的老人修脚。”对老人们来说,韦林书不只是个修脚师傅,他陪着老人们聊天,给他们做一些按摩,关注他们的身体情况。韦林书把老人们的脚泡进热水里,老人们的心就暖了。
在一次次上门服务中,韦林书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甚至困难的,每当这时,韦林书就不愿收钱了,但老人们总是很坚持。无奈之下,韦林书便象征性地收一点,“那些老人觉得,我上门去修脚,不给钱过意不去,所以我每次就收10元或是20元。收了钱,他们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样半做生意半做公益的生活,正是韦林书想要的。“谁都会变老,会生病,会腿脚不便。”韦林书觉得,他现在做的这些很有意义,能给老人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照料,“我做一点,你做一点,敬老爱老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社会也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