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设施大棚赔付金额创下历史之最

核心提示: 国庆节前后,正是受损设施大棚加紧修复的忙季。前不久的超强台风“贝碧嘉”正面登陆,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是设施大棚遭到了重创。

2800多万元理赔款助农恢复生产

我市设施大棚赔付金额创下历史之最

ed75601e6f11964aa52e70396320beea

国庆假期,导墅镇下琴村菜农王永青和家人在清理被台风损毁的钢管和棚膜,忙着搭建新的大棚进行蔬菜育苗。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王超 摄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王超) 国庆节前后,正是受损设施大棚加紧修复的忙季。前不久的超强台风“贝碧嘉”正面登陆,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是设施大棚遭到了重创。灾情发生后,丹阳市农险办组织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勘查定损,快速高效做好理赔服务。短短五天时间,人保财险丹阳支公司就将近1800万元设施大棚理赔款支付到位;太保财险、紫金保险也在国庆假期前分别将520多万元和508余万元理赔款发放到户,使受灾种植户有力有序投入灾后设施恢复和生产自救工作中。据悉,此次受损的设施大棚种植户共692户,受灾面积10528.99亩,合计赔付金额2833.85万元,创下了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历史之最。

9月29日,导墅镇下琴村杨家组一方蔬菜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菜农王永青和父亲正在田间忙着清理受损废弃的钢管、搭建新的大棚。王永青告诉记者,他和王永平、王德富、陶雪梅三家亲戚共流转了40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每户面积10亩。“这些都是去年下半年才搭建的新大棚,可以抗御八九级台风,但在‘贝碧嘉’带来的十多级狂风暴雨侵袭下,大棚钢管全都垮塌变形、棚膜撕裂,连地里生长的苋菜也被全部损毁,每户损失有十多万元。”王永青说,幸好大家投保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他们4户受灾户总赔付资金23万多元,平均每家5万多元,不仅弥补了一些灾害损失,还解除了灾后生产自救的燃眉之急。到目前为止,他已搭建好了四五亩新的大棚。接下来,准备先种植一批茼蒿、药芹,剩余的田块将采用分批搭建、分批种植的模式,争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走进皇塘镇张埝村种菜大户张永凤的蔬菜基地,他和妻子正将散乱的棚架及棚膜移至机耕路边。“这方50余亩的蔬菜大棚是今年六七月份扩建的,虽然在台风来临前对大棚进行了加固,但在‘贝碧嘉’的肆虐下仍遭到毁灭性打击。就在我们为这方新扩建的设施蔬菜基地感到一筹莫展之际,人保财险及时给我们送来了设施大棚理赔款36万多元。”张永凤告诉记者,他家在丁桥村受灾的35亩蔬菜大棚,也赔付了18.5万余元,这两个蔬菜基地总计理赔款55万多元。“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如果没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我们将无力修复大棚,这个新建蔬菜基地就要荒废掉。”张永凤表示,他家基地所产的毛白菜、生菜、药芹等蔬菜,主要面向无锡中小学校进行配供,一个月供应量在20万斤左右,市场销路不愁。他们紧抓国庆长假这段时间,请专业大棚施工队伍前来重新搭建新的大棚,争取抓紧秋播有利时机尽快播种适合的蔬菜品种。

据了解,9月16日至17日凌晨,受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正面袭击,丹阳市出现9~11级偏东大风,并伴有区域性大暴雨,极端小时雨强63.4毫米。“贝碧嘉”影响级别达最严重影响级(Ⅳ级),属于历史罕见的直接严重影响全市的灾害性台风。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防灾减损职能,及时高效做好救灾工作,人保财险丹阳支公司优化理赔流程,开设“绿色通道”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其乡镇网点工作人员在早上7点到晚上7点进行现场勘查结束后,仍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连轴转,加紧处理受灾报案直至凌晨2点左右。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人保财险丹阳支公司于当天下午就提前完成了2笔设施大棚理赔款发放。公司勘查定损的受灾大棚蔬果种植户共426户,受灾面积6561.7亩,其中受损钢架2643.7亩,薄膜3918亩,合计赔付金额1792.91万元,并且在5天内就将理赔款全部支付到位,为大棚蔬果种植户恢复灾后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大限度减少了受灾农户损失。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