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跌落谷底”到“未来可期”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来到许红淑位于华都锦城幸福里的家,室内装修并不豪华,但布置得很温馨,也收拾得特别干净整洁。见到许红淑时,她满脸笑容,自信地说“未来的日子愈发有盼头。一方面现在我和爱人都有退休金了,而且我还在外打些零工,另一方面儿子也很争气,事业有成。”

从“跌落谷底”到“未来可期”

——听一低保家庭讲述如何走出生活泥潭

本报记者 贺丽华 帅莹 通讯员 恽霞

编者按:为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巨大成就,本报今起推出《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我家生活新变化》专栏,旨在通过报道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普通人物的生活故事,反映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家庭的故事,既是个体成长的见证,也是国家进步的缩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普通人的生活,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发展的力量。

2018年儿子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是许红淑这辈子最无法忘怀的日子。那天,在儿子出门后,她便激动地走进公园新村社区居委会,请工作人员帮助取消低保。

“只有真正经历过困苦日子的人才清楚低保政策的这笔钱有多么重要,所以当孩子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的生活有了起色后,我们一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赶紧把低保给退了,毕竟名额有限,要留给更需要的人。”而在退保之后,许红淑一家经过6年的努力,如今不仅生活条件改善了,还从老旧小区搬到了高层楼房,一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近日,记者来到许红淑位于华都锦城幸福里的家,室内装修并不豪华,但布置得很温馨,也收拾得特别干净整洁。见到许红淑时,她满脸笑容,自信地说“未来的日子愈发有盼头。一方面现在我和爱人都有退休金了,而且我还在外打些零工,另一方面儿子也很争气,事业有成。”

那么,之前许红淑一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日子?当回忆起那些往事时,许红淑的心情立刻变得沉重起来,眼神也顿时没了神采。

那是在2012年的下半年,许红淑的爱人突然四肢僵硬,口不能言,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四处求医却无果后,终于在南京一家脑科医院被认定为患了脑梗。“当时医院没有床位,我们只能待在ICU,每天3000多元的开支着实让人吃不消,所以在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便回到丹阳,在本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许红淑说,在本地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费用虽然降了很多,每月缩减至2000元,但对当时的她来说依然是无法承受的,“医生叮嘱我必须每日不间断地辅助爱人做康复训练,否则他将变成植物人,为此我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稳定工作,一边照顾他一边打些零工,赚点微薄的生活费,而且当时儿子正在读高中,也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当收入和支出严重失衡,这个家也逐渐负债累累。许红淑犹记得那年大年三十,别人家都在开心地准备着年夜饭,可她却身无分文,餐桌上空空如也。而就在她感到绝望之时,社区居委会给她送来了温暖,“社区工作人员不仅帮我申请办理了低保,还给我送来了一张可以到一家餐馆领取年夜饭的券,那时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就这样,许红淑一家艰难地度过了那个春节。此后,她凭借每月300多元的低保费,后来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提醒下,为爱人申请办理了残疾证,每月可领300多元的补贴,熬过了最困难的6年。“两笔补贴总共600多元,这笔钱在普通人看来很少,却是我们一家的救命钱,我要感谢这些好政策,包括参加的医疗保险也报销了爱人大部分的医疗费。没有这些政策,我们很可能支撑不下去。”此外,各界给予的帮助也让她铭记在心,“逢年过节,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会上门慰问。除了慰问金,还有一些大米、食用油等,这些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十分紧要,因为没钱买米的状况经常性地出现。学校、慈善总会、爱心人士则帮我解决了孩子上学的负担。”许红淑说,孩子很优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她每天都很担心家里的状况可能会毁了孩子,“可以说没有他们,孩子就没有今天,所以孩子在成功考上浙江大学后,放假期间总会去贫困地区支教,这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现在,经过持续治疗,许红淑的爱人已经恢复了语言能力,双手也逐渐开始有了知觉,这让许红淑激动又兴奋,“一切不如意都会慢慢过去,未来可期,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