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后野生蘑菇疯长 市民切不可采摘食用

核心提示: 不少市民漫步在公园、绿地时,总能在草丛中看到形态各异的蘑菇。长势正好的“红伞伞”“白秆秆”引起不少人的好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能吃吗?会不会中毒?

图为草坪中成群生长的野生蘑菇。记者 帅莹 贺丽华 摄

本报讯(记者 帅莹 贺丽华)一场秋雨,让各种野生菌进入生长旺盛期。不少市民漫步在公园、绿地时,总能在草丛中看到形态各异的蘑菇。长势正好的“红伞伞”“白秆秆”引起不少人的好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能吃吗?会不会中毒?

26日下午,记者刚走进法治文化广场,就被草坪上成片的白色蘑菇吸引了目光,一些路过的市民同样发现了它的踪迹,停下脚步细细观察。“下了一场雨,草坪里出现了好多刚‘冒头’的小蘑菇,这几朵长得尤其好,和拳头一般大。”市民蒋女士拿出手机一边拍照,一边上网搜索“蘑菇图鉴”,“伞盖是白色的,表面还分布着褐色斑点,菌杆则是浅棕色,看着像是大青褶伞,属于有毒菇,还是远离为妙。”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不少市民的观念里,有毒的蘑菇多是色彩鲜艳的,但其实野生菌的种类繁多,有些看似颜色朴素的蘑菇也可能具有毒性。再加上部分毒蘑菇形状、花纹各异,有的与可食用菌非常相似,对于市民来说,很难加以辨别。

医生介绍,一旦误食毒蘑菇,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轻则肠胃不适、呕吐、头痛,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神经错乱或肾衰竭等后果。对此,医生提醒,每年的6到9月是野蘑菇的生长旺季,同时也是中毒的高发季。市民在外出游玩时,切不可采摘野生蘑菇,也不要从路边、流动摊贩或网上购买野生蘑菇,避免引起食物中毒风险。若不慎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尽量诱导呕吐,以减少毒素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同时,保存好剩余蘑菇的样本,并立即就医。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