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超
早饭过后,住在车站社区的徐阿姨总喜欢带着孙女走进位于东方路一侧的丹阳书房,挑选一本孩子喜欢的绘本,一起静静阅读。徐阿姨乐呵呵地表示,孩子特别喜欢来这个大书房看书,家门口就能找到的阅读空间,充实了精神文化生活。
清新的绿植,简约的装饰,各式各样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在繁华市井烟火中,丹阳书房集颜值与格调、温度与深度一体,与周边社区仅5至15分钟的步行距离,为市民带来了阅读新体验。
“考虑到人口密度、交通便利性等因素,特意将书房选址于此。”丹阳书房负责人解橙介绍,书房前身是丹阳日报社,经改造后,在2000平方米的主体面积内合理安排了入口展示区、多功能活动区、创意临展区和休闲阅读区,窗明几净、环境清幽,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自今年1月开业至今,已累计接待读者近20000人次。”
“有这样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周边的居民都特别开心,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坐上一整天。”曲园小区居民陈雷被书房深深吸引,在他看来,明亮舒适的环境、种类丰富的书籍,不仅拓展了居民休闲阅读的空间,更点亮了他们的诗和远方。
蝉鸣不休,阅读不止。虽已是处暑时节,但在我市大大小小的城市书房内,每天依然有许多市民前来读书。
走进市图书馆一楼阅读区,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环境和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伴随着沁人心脾的书香,市民或在书架前挑选书籍,或在书桌前捧着书读得入迷,纷纷抓住“假期的尾巴”为自己“充电”。
居民吴慧就住在市图书馆附近。她说,有空时经常会带小孩或与朋友一块来书房坐坐,或看书,或借阅。“借书刷身份证,操作起来也容易,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借书或还书,真的很方便。”吴慧按照自助借还机的提示,拿着身份证一会儿就办好了借书业务。
“暑期以来,读者日均进馆量突破2000人次。尤其是全市城市书房接入图书馆的‘通借通还’系统,实现了在书房借阅、在图书馆还书的功能,可以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阅读服务。”市图书馆工作人员戎辰介绍,该馆今年新增了1.6万册图书,并针对小读者启动了“跟着历史游丹阳”系列研学活动和传统节日读书分享活动,让孩子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在喧闹的城市里,找一处安静舒适的地方,闲坐一隅,捧书而读,不失为一种享受。据悉,城市书房作为一种智能化图书馆,融合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阅读服务与便民服务,是传统阅读阵地的现代延伸和有益补充,有效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我市致力于打造15分钟阅读圈。目前,全市已建成悟桐书院、丹阳书房等多家城市书房,让更多人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市图书馆馆长孙晓表示,城市书房让公共阅读融入百姓生活,面向所有人群免费借阅的方式,很好地契合了市民不同时段的阅读需求。
通过一本本书籍,城市书房为读者开悟启智,既温暖了读者,也点亮了一座城。“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寻可持续的运营服务模式,听取市民意见、适应群众需求,丰富丹阳城市文化形象。”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倾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书房建设样板,实现从“在城市中建书房”到“在书房中阅城市”的转变,高质量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