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笑)随着夏日高温持续,许多市民选择食用通过冰箱储存的冰凉食物来解暑降温。然而,这一习惯背后却潜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冰箱病”。对此,医生提醒市民合理使用冰箱,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冰箱病”并非医学上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来描述因食用了冰箱内未妥善保存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胃肠道不适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败血症、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
对于“冰箱病”的成因,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施永芹表示,夏季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胃肠道内的温度大约为36~38℃。相比之下,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温度通常在-18~8℃之间。这种显著的温度差会导致胃肠道受到刺激,引发痉挛收缩,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
施永芹建议市民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预防“冰箱病”,“每3到6个月对冰箱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保鲜盒或保鲜膜包装食物,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定期检查食物保质期,并及时处理过期食品;定期清洁冰箱门的密封条,确保冰箱门能够紧密关闭,防止冷气流失和细菌进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