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称重价格都不同,咋回事?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丁女士在市区一家超市购物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其购买的一件商品先后进行了三次称重,可每一次电子秤上显示出的价格都不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为各类商品负偏差表。记者 帅莹 摄

本报讯(记者 帅莹)近日,市民丁女士在市区一家超市购物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其购买的一件商品先后进行了三次称重,可每一次电子秤上显示出的价格都不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丁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她购买的是一款散装称重面包,单价为19.8元/斤,初次称重后价格为20.2元。“之后,我又去买了其他商品,在整理购物篮时,一不小心将这包称重商品的价签撕坏了。”由于担心价签上的条形码不完整,会导致收银员无法扫描,丁女士便又联系了工作人员为商品重新称重。

“同样的计量器具,同样的商品,第二次称重后,居然比第一次多了8分钱。”看到电子秤上显示出的价格,丁女士有些费解,随即询问了工作人员,“对方看了一下之前袋子上破损的价签,也没有给出解释,只是将商品拿起来再次进行了称重,这一次又比第一次少了几分钱。”之后,工作人员就将第三次称重后打印出的价签贴在了商品包装袋上。

“按理说,电子秤应该是很精准的,怎么会出现价格不一的情况呢?”丁女士觉得,其购买的商品单价不高,三次称重后,每次相差的数额并不多,但要是遇到单价较高的商品,差值就会比较明显,消费者也可能会因为这种误差而遭受一些损失。

随后,记者就丁女士的遭遇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咨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根据《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不同品种和价格档次的商品,在一定的称重范围内有不同的计量负偏差。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品多次称重后价格不一,可以对照各类商品负偏差表进行核准,也可以拨打86515315进行反映,由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核实。

如今,电子秤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计量器具,在菜市场、水果店等场所随处可见。而其称量的准确性则直接决定了贸易过程的公平与否。电子秤在称量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是正常现象,但若是超过了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则会损害到消费者的权益。对此,相关部门也提醒广大商家,要按照使用需求选择计量范围和精度等参数的电子秤,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