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的家访

核心提示: 7月16日上午,走出镇江火车站,丹阳市正则高级中学新疆班家访团成员张旭东老师提了提身上的背包,身体虽疲惫,脸上却满是喜悦。

本报记者 谢超

7月16日上午,走出镇江火车站,丹阳市正则高级中学新疆班家访团成员张旭东老师提了提身上的背包,身体虽疲惫,脸上却满是喜悦。1日~14日,家访团一行从祖国的东部来到西北,沿着乌鲁木齐至喀什的方向家访。“这一路,辗转5000多公里,拜访了20多位学生和家长,对我们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很有帮助,很有收获!”张旭东说。

七月初的乌鲁木齐,火红、热烈。家住天山区幸福花园的高一(19)班学生阿比代打开房门,看到老师站在家门口的时候,她发出了一声惊叹。“老师,快来!”阿比代高兴地拉着老师们的手走进摆满各种美食的屋内。阿比代的大姐阿提开姆·阿卜杜拉则拿起洗手壶,依次为老师们洗手。“这是我们维吾尔族的习俗,客人来家做客,我们都会为客人冲洗三次手,表示尊敬。”

坐在沙发上,脚踩柔软的地毯,老师们一边品尝着新疆美食和各类水果,一边和阿比代一家拉起了家常,说起她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新疆看望我的孩子,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阿比代的妈妈帕提古丽·色莱激动地说。

这是一个充满爱和努力的家庭。阿比代有四个姐姐,小时候,她看到三姐、四姐去浙江、辽宁新疆班读书非常羡慕,也感受到了姐姐的变化,不管是思想文化还是一言一行,都变得与同龄人不一样了。阿比代还有两个弟弟,他们也将就读新疆班作为奋斗目标。“我们老家在喀什,但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愿意搬到乌鲁木齐,愿意把他们送到大城市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帕提古丽·色莱说。

“您的女儿表现很优秀,乐于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就是平时比较好动、爱玩,还是需要静下心来学习。”听到班主任殷传富老师的介绍,帕提古丽·色莱说,“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我从来没担心过她的生活,她一直告诉我学校对新疆学生照顾得特别好!但我们很担心孩子的学习,怕她跟不上当地的学习节奏……”帕提古丽·色莱表示,暑期将与女儿好好沟通学习的事情,尽量帮助她提高。

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家访团一行人连续10多天匆忙辗转于一位位学生的家,一路上戈壁、雪山、荒漠、农田、森林交替陪伴,漫长的路程让老师们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幅员辽阔”,也更明白了跨越万里来丹求学的孩子们,怀揣了多少来自家庭、朋友和自我成长的期许!

当家访团来到高二(21)班学生阿依扎巴尔家时,她正在果园里帮父母采摘新鲜成熟的水果。知道老师要来家访的父母热情地拿出水果招待,他们家的邻居也都围了过来,想听老师们讲讲新疆班的故事。

阿依扎巴尔的家在喀什地区伽师县英买里乡阿亚克兰干村,是全国有名的粮棉生产基地和稀有果品生产基地。“暑假回来后,割草喂羊,种地拔草,农活都抢着干,一年时间未见,感觉她长大了!”阿依扎巴尔的父亲居买·吾守尔告诉记者,今年家里发生了不少事情,孩子的爷爷奶奶身体也不好,女儿回来之后,很是帮了不少忙。

“非常感谢你们把这么优秀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阿依扎巴尔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学习很认真,成绩也特别好。我们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她的生活环境,了解一下你们有什么想法,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她。”张旭东老师说。

听到老师的夸奖,阿依扎巴尔的小脸有些泛红,但还是骄傲地把老师的话翻译给了父母听。其实只有阿依扎巴尔自己最清楚,在丹阳学习生活的两年时间,新疆班的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给予了她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暑假要准备得再充分一点,为即将升入高三做准备。”

“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的孩子也没有机会去丹阳读书。学校和老师关心孩子,我们真的特别感谢,你们就是我们远在丹阳的亲人。”居买·吾守尔紧紧握着张旭东的手。

有人说,现在网络如此发达,联系途径很多,交流起来也很方便、快捷,老师要向家长了解情况,通过电话和网络工具都可以很畅通。也有人说,网络时代,家访就像“鸡肋”。那么,如今上门家访还有什么意义吗?还有必要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旭东给出了肯定回答。“家访有意义,很有必要。很多情况,学生不一定告诉你,比如家里的困难,不去家访,怎么会知道?不了解情况,学生工作就没法走入学生的心里。我们已经连续到新疆家访了19年,在这方面有切身感受。”张旭东对记者说,“比如一个学生比较自卑,这是给老师呈现的表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他自身的原因,还是家庭的原因?要了解这些情况,只有亲自去学生家里才能知道。”

家访团成员卢培老师在到新疆家访之后,也有了类似体会。“到了这里,我才知道这些孩子到丹阳来读书多么不容易。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气候环境也不一样。”她说,“家访后,我才理解,为什么新疆孩子刚来的时候早上常常起不了床,因为丹阳和新疆有两个小时的时差。”

卢老师的体会,在高一(19)班学生艾力扎提身上得到了印证。“艾力扎提是个很聪慧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起伏比较大。平时早读课,他总是踩着铃声进班级,希望经过一个暑假的作息调整,学习状态能够有所改变。”

艾力扎提的姑姑排则莱提说,艾力扎提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考上新疆班之后,亲戚、朋友都很羡慕,希望他能够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朝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有可能,未来艾力扎提毕业时,我们也想去丹阳看你们,感谢你们对孩子那么好。”家访团和艾力扎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天,整个屋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张旭东说,在新疆家访期间,他多次被家长的热情打动,又多次被他们的话语所触动。有了这些经历,对新疆孩子们的爱也更深、更浓了。

“大多数学生在新疆班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建设新疆。他们一茬一茬地成长,非常努力,非常上进,如今已经是许多领域的佼佼者了!”望着车窗外一排排笔直的杨树,张老师动情地说。

是啊!一条跨越万里的家访路,连接着祖国的东西部,这是老师们坚守教育初心的回望之路,更是学子们通向明媚未来的希望之路!

记者手记:

乌鲁木齐、库尔勒、巴楚、莎车、喀什,跟随家访团辗转十数天,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感受,那便是——这些学生来自新疆,却是我们丹阳的孩子!

近20年来,一茬茬新疆孩子奔赴而来又满载而归,丹阳的老师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陪伴。每年暑假,新疆班学生回疆和来丹的火车上,都有丹阳老师全程陪同,一路照看;每年高考前,新疆班学生有专门的加餐食谱;每学期,学校会组织他们走一走丹阳及周边的旅游景点;平日里,新疆班的老师会关注所有孩子的心理状况,每位学生的成长规划……

正如今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说,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正则高中,“民族融合”是随处可见的一个个温暖画面,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