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热指导忙 科技助力促田管
——市老科协农业专家团队走进年豐农业基地开展科技指导服务见闻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余怀平
“时值酷暑,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节。从目前基地机插水稻田间观摩情况来看,长势很好,当前要抓紧水稻搁田!”7月16日上午,位于丹阳高新区园艺产业园内的江苏年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袤的田野上,稻田葱郁,满目绿意。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马耿良带领农业老专家团成员来到田间地头,察看水稻长势情况,开展夏管技术指导,助力秋粮丰产丰收。
年豐农业是我市粮食生产中规模化经营面积最大的新型经营主体,被誉为“女庄主”的公司负责人庄玉枫,曾任某军工企业负责人。1991年,从军工企业转业回乡后的她,被安排在丹阳物资局工作。2012年退休后,转战农业“新战场”,她坚持围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求特色,筑就绿色田园梦,使年豐农业的4000多亩粮食基地成为丹阳现代农业的一扇“窗口”。
“今年是我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的第十一个年头。”说起与农业结缘,成为丹阳最大种粮经营主体时,年已六旬的庄玉枫快人快语,直言这纯属一个偶然。“当时有个战友来丹阳投资农业,但事后发现追加投入太大,便放弃了在高新区现代园艺产业园的继续投资,把签订的4000亩承包土地一下转给了我。说实话,我自己对稻麦生产一窍不通,这4000亩地怎么种,可以说两眼一抹黑。”回忆当时的情形,庄玉枫感慨万千。
“一切从头开始!”凭着永不服输的韧劲,庄玉枫在这片“万顷良田”工程村庄拆迁后的荒地上做起了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文章”。创业伊始,面对碎砖瓦砾遍地,旋耕机无法耕种的窘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利用8台推土机进行农田复垦。通过连续3年多时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如今田成方、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在缺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庄玉枫将女儿女婿送给她六十岁生日时购买汽车的钱,投资购置了收割机和拖拉机。遇到种植管理技术难题,她虚心求教,每天都是第一个下田,不仅跟着在基地打工的老农学,还请来专家进行指导。几年的摸爬滚打,让她从昔日的种粮“门外汉”变成了如今的“土专家”。
得益于粮食全程机械化,年豐农业在粮食六大环节上所需的先进机械,全部配置齐全,应有尽有,并建起了丹阳市首家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2022年,建成省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后,年豐农业基地通过配置“无人化”智能农机装备,建立远程管理平台,不仅能实现各环节无人驾驶智能农机装备作业的远程可视化监控与管理,还使稻麦轮作耕整地、播插、植保、收获等田间作业实现了“无人化”机械作业。
春华秋实勤耕耘,希望田野硕果香。年豐农业能够稳健发展,靠的不仅是粮食全程机械化走出绿色高效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还源于庄玉枫的诚信经营拓开了广阔市场,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信赖。这几年,年豐农业先后与无锡军工粮企业和恒顺落实了订单,消除了规模化种粮的后顾之忧,并且带动了周边几位种粮大户、总计5000多亩水稻的销售。
“11年来的辛勤耕耘,让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颇有成就感。”庄玉枫指着基地内连片成方、长势喜人的水稻一脸喜悦地说,绿油油的水稻,就像绿色的波浪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呈现出“远看一道景,近观一本书”的田园好风景。
“目前已是7月中旬,水稻陆续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正是落实‘搁田’等关键措施和构建高质量群体的关键时期。”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吴金书,市老科协老栽培专家、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丹阳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周铭成等对年豐农业基地的机插水稻长势情况给予肯定,同时提出要适时适度搁田,对群体过大的田块要适度重搁,并开好丰产沟,提高搁田效果,增强抗灾能力。抓好分类管理,做好因苗促控,促进大面积水稻平衡生长,为夺取水稻丰产优质打下良好基础。
周铭成告诉记者,年豐农业作为市老科协和银发人才工作站丹阳乡村振兴团队开展零距离服务的10个家庭农场之一,他们将定期实行跟踪服务,加强科技指导,助力这些示范农场和种植基地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上不断前行,为促进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增效贡献绵薄之力。
“这几年,年豐农业的粮食产量年年增长,早已实现了吨粮田目标。去年,基地订单水稻亩均产量1260斤;今年小麦扬麦34的平均产量达到1100多斤。”庄玉枫信心满满地表示,老科协专家团队踏田指导,为夏种夏管持续把脉,增强了她做优粮食生产的信心。去年,年豐农业基地的稻米已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下一步,年豐农业要围绕乡村振兴,争取更大成效的丰收,将粮食生产的绿色高质高效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