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石城村万善为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用餐。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每天中午,高新区石城村万善为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十分热闹,住在附近的老年人吃着助餐点供应的饭菜,赞不绝口。“这个老年食堂对我们老年人很友好,饭菜价格不贵,口味不错,我经常来吃。”正在排队取餐的乔天保老人向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像石城村万善为老服务中心这样的老年助餐点,高新区目前有8家。推动老年助餐发展,让老人们“吃得好”,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高新区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迫切的用餐问题入手,创新工作举措,逐步形成“15分钟助餐服务圈”。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超万人次。
记者在现场看到,石城村万善食堂环境整洁、窗明几净,一周菜单张贴上墙,每天的菜都不重复,一大荤一小荤两个素菜一个素汤,做到营养均衡。一位工作人员在窗口内为老人打饭,一位在窗口外为用餐老人刷卡、收银。该食堂采用了智慧餐台系统实现自动结算、刷卡支付,用餐老人预录入人脸信息后,可刷脸享受助餐补贴。
万善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钱兰娣告诉记者,该中心食堂采用“中央厨房+助餐服务网点”服务体系,目前每日用餐人数40多人。考虑到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助餐点除了法定节假日外,周一至周六均正常提供助餐服务。同时,由于食堂嵌入在为老服务中心内,前来就餐的老年人还可以参加手工、乒乓球、舞蹈等活动,还有医生坐诊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据了解,目前高新区内8家助餐服务点均为嵌入式,依托现有养老服务综合体、日间照料中心等,嵌入区域性中心厨房、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拓展助餐服务范围。去年起,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改建或新建工作被连续纳入高新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拟计划完成7个,其中新建6个,改造提升1个。目前,1个已完成建设,1个开工改造,5个正在进一步优化具体建设方案。
与此同时,高新区不断推出特色服务项目。“比如,石城村为在万善助餐点就餐的户籍老人补助3元一餐;天誉苑、白云街等社区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助餐’,释放养老机构厨房潜能,为周边助餐点制作配送餐食,并提供老年人堂食服务。”云阳街道民政科科长王丹说,这些做法更好地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就餐需求。
油面筋塞肉、葫芦烧肉、清炒苋菜……中午时分,在迈村村为老服务中心内,老人们正在用餐。该为老服务中心去年8月建成运营,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其助餐服务也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我们村里采用的是配餐服务,需要用餐的老人提前一天报名,第二天丹凤温馨园送餐过来,老人们可以在村里的为老服务中心吃,也可以打包带回家吃。”迈村村委会委员刘赟权介绍,村里还计划建设迈村大食堂,为群众红白喜事、亲友聚餐等提供便利,届时也将开设老年助餐服务。
据了解,高新区目前共有人口2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区人口的近20%。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高新区制定完善运营补贴、就餐补贴、送餐补贴三项补贴,让老年助餐物超所值。“目前,我们正在和市民政局积极对接。依据‘15分钟生活圈’,科学选址建设老年助餐点,同时按照‘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的方向,以保证老年助餐服务稳定可持续地开展。”王丹表示,为了持续提升助餐服务水平,高新区将画好“3张图”,即绘制定期更新“需求图”,绘制老年人身边助餐场所“资源图”,形成服务集聚“热力图”;做好“3份餐”,即提供关怀“暖心餐”,提供健康“放心餐”,提供舒心“实惠餐”。“我们鼓励并欢迎更多的社会公益慈善力量的加入,做好老年人的一餐饭,使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让他们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