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催生城市文化新空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来丹调研

核心提示: 27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来我市调研指导文化场馆规划建设工作。市领导王成明、薛军民、赵志强、高飞、张文华参加活动。

本报讯(记者 曾丽萍)27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来我市调研指导文化场馆规划建设工作。市领导王成明、薛军民、赵志强、高飞、张文华参加活动。

陈履生一行先后走进位于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的中国眼镜博物馆和西门大街改造项目规划区等地,对我市文化场馆规划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调研、精准指导。陈履生对中国眼镜博物馆的馆藏文化和珍贵藏品给予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度挖掘、利用、完善城市产业文化资源,为该馆推进高品质陈列、提供精细化服务、整合多方资源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分别汇报了我市文化场馆和教育名人文化馆布局情况。市委书记王成明说,丹阳有2400多年建城史,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也是江南文化教育名城,拥有濂溪书院、鸣凤书院等江南著名书院,近现代诞生了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戴伯韬五大著名教育家,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王成明强调,城市文化场馆建设对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对文化的多层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持续优化规划设计方案,突出当地特色,下足“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合力推动城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交流中,陈履生表示,丹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发展基础厚实,具有得天独厚的城市发展条件。在文化场馆建设上要坚持高标准规划、谋定而后动,坚持高品质、低密度、集约紧凑,力求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打造精品;聚焦齐梁文化、名人文化、产业文化等特色资源,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形成独具丹阳特色的场馆文化;以资源整合、单位联盟为形式,对区域内文化场馆进行优化整合,推动场馆功能集约化。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做“靓”文化产品,挖掘文化场馆“宜游”元素,进一步汇聚人气,构筑“文化高地”,提升城市内涵。

“传承历史文脉才能催生城市文化新空间,县域文化场馆要靠文化积淀,靠市场培育,也靠时间打磨。”陈履生希望丹阳继续保持耐心和定力,精雕细琢,用心用情将文化场馆打造成为吸引人们纷至沓来、留住脚步的“打卡地”,以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丹阳高质量发展。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