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第二阶段)推进会

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我市召开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第二阶段)推进会。

本报讯(记者 云莹)昨日上午,我市召开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第二阶段)推进会,总结第一阶段富民强村帮促成效,部署第二阶段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进一步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市领导宋飞雄、赵志强、于舟、杨文军、蒋敏出席会议。

自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三级联动,市镇统筹、抱团发展,因地制宜、项目带动,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市57个经济相对薄弱村稳定性收入全部超过120万元,村均总收入超过160万元,同比增长12.4%,村均经营性收入近99万元,同比增长17.4%,较好完成第一阶段各项目标任务。当前,我市正开展富民强村第二阶段帮促行动,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16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80万元、稳定性收入不低于120万元、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0万元。

市长宋飞雄表示,富民强村是时代命题,也是发展课题。通过这两年的探索与实践,丹阳形成了一批强引领强带动的帮促机制、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增收模式、一批有初步成效有影响的特色工作,为务实推进第二阶段行动增强了信心和底气。要充分认识富民强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知责于心,特别是充分认识到推进富民强村是自觉践行“国之大者”的政治要求、是运用“千万工程”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实现“争先进位”的现实要求,切实打造一批群众可感可及、具有丹阳特色的富民强村新成果。

宋飞雄强调,要始终锚定富民强村工作的发力点和落脚点,做到履责于行。要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源头活水,立足村级区位条件、人文环境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切实推动工业集群化、农业特色化、产业融合化。要牢牢把握增收致富这个根本核心,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通过借助外力“输血”、挖潜增效“造血”、强化联动“活血”,持续拓展村企共建、抱团发展等模式优势,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使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促进富民强村的重要支撑。要牢牢把握生态宜居这个重要支撑,扭住乡村规划“牛鼻子”,务实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增强基础设施“支撑力”,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打好环境整治“提升战”,务实推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各项任务。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安全环保、依法依规等底线红线,规范处理好富民强村工作中涉及发展与底线的问题,全力营造“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的浓厚氛围。

宋飞雄强调,要持续提升富民强村工作的组织力和保障力,做到担责于身。要拧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各责任主体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实实在在帮助村级解决困难,并在系统研判基础上,切实谋划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建项目。要健全“严管与厚爱”的体制机制,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到富民强村上来。要强化“政策组合拳”的支撑赋能,务实细化、协同落实财政支持、要素保障、人才支撑、金融助力等系列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政策集成效应。

市委副书记赵志强从清晰目标任务、深化“六个一”帮扶机制、规范收入统计、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民增收五个方面进行工作部署。

副市长杨文军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农业农村局、吕城镇、访仙镇红光村、高新区大圣村第一书记张震作表态发言。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