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夏粮机收减损预计超260万斤

核心提示: 眼下,小麦抢收已进入高峰期。

本报讯(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陈新辉)眼下,小麦抢收已进入高峰期。日前,珥陵镇新庄村召荣家庭农场的一方小麦田间,农场主钱兆荣之子钱辉涛正驾驶一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中来回驰骋,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机收前,我就根据小麦生长特性、田块条件等做足减损功课,确定小麦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据市农技推广站对我们已收割田块监测信息反馈,今年农场小麦机收减损率降至0.83%左右。”

我市是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也是全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全市小麦机收率已达99%以上。但在粮食收割过程中,由于收割时机不恰当、作物倒伏、机具性能以及机手作业质量等原因,再加上过去对机收损失重视程度不够,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在2%左右,有些田块甚至高达3%以上。为了减少粮油作物机收环节的损失,保障粮食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从2020年开始,我市把机收减损作为农机化培训工作的“必修课”,通过机械操作培训、机收现场观摩、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舞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促使农机手按照作业技术标准做到规范化操作,升级高效低耗收割装备,选择好农作物适宜收获期和最佳作业速度,将机收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连日来,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市农机科技志愿者会同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向农机手发放机收减损技术资料,指导现场减损作业。据市农机推广站负责人介绍,今年麦收,借助在全市开展的小麦单产提升竞赛活动,在对夏粮实割实测的同时,市农机部门组织农技(机)科技志愿者同步进行小麦机收损失率的测定,使夏粮机收减损的监测更具针对性、精准性。截至6月5日,农机部门已完成5个镇机收田块监测点的减损检测工作,小麦机收损失率均已控制在1%以内。

延陵镇大吕村常亮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常亮是“省级机收减损之星”。目前,他机收的1000多亩小麦整体收获质量深得农户好评,成为四乡八村争抢的机手。谈起小麦收获环节如何减损增粮,常亮侃侃而谈:“消除小麦机收作业时的‘跑冒滴漏’,收割机在使用前的维修保养很关键;收割机作业时,应根据小麦成熟度与产量高低合理调整行进速度,遇到倒伏田块更要有耐心。”

“机收减损是粮食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全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挖掘机收减损潜力’。”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38.5万亩小麦,按照去年平均亩产712斤测算,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我市麦收就能挽回夏粮260多万斤。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