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亚俊 桂祉越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六月,我市的小麦也迎来收割时节,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众多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麦田中不停穿梭作业,他们头顶烈日,风餐露宿,辛勤劳作,抢收着小麦,也收获着喜悦。
有了收割机 农事不耽误
6月4日上午11点,延陵镇利民村一方麦田里,麦穗上开满细碎凌乱的麦花,和着六月的风,在空气中氤氲生香。远处正在麦田驾驶收割机收割麦子的正是今年39岁的张鑫俊。除了是一名农机手,他还是全市第二届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三年前,他买了这台价值21万元的洋马牌联合收割机后,没有像其他农机手一样到处跨区收割,而是在收割自家农场农作物的同时,也帮周边农户进行收割。
“夏收的窗口期很短,以前没有收割机,到处联系求人来帮忙收割,耽误时间不说,还要欠人情。”张鑫俊告诉记者,自己买了收割机,等麦子成熟了,想哪天收就哪天收,时间安排全看自己。“我每天早上5点就能下地收割,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一天就能收割100亩。”张鑫俊说,自家农场900亩小麦收割结束后,他还可以帮其他农户收割,“乡里乡亲的,能帮忙收就给收了。”
空调驾驶室 农忙也惬意
与老式的收割机不同,记者在现场看到,张鑫俊的新款收割机带有驾驶室。“走,到我的‘私人办公室’来看看。”张鑫俊笑着,邀请记者走进收割机驾驶室。整个收割机驾驶室前方和左右两侧大部分是透明玻璃,有着较好的驾驶视野。但这也意味着,晴天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阳光照进来。然而,刚进入驾驶室,却能感受到一丝凉意,源源不断的凉风在头顶上方吹来,并没有想象中如同在蒸笼般的闷热。“怎么样?凉快吧!当初买这台收割机就是看中了这点。如果不安装空调,温度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人根本没法待。”张鑫俊指着室内头顶上方出风口笑着说:“你看,现在空调开到最大了,里面也就二十多摄氏度。”
“抓好,开始收割了!”校正方向、起落收割台,张鑫俊熟练地操作着收割机挡杆。降下收割台,前进收割,调整方向,掉头,继续收割,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当机器提示机舱已满时,张鑫俊便将收割机开到田边,将满舱的小麦倾卸在小卡车上。透过旁边的玻璃窗户,可以看到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里倒出,全部滚进机动车车内,由“一小堆”变成“一大片”,张鑫俊嘴角也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降低损失率 粒粒归农仓
“别看今年小麦总体长势都不错,但最后这个收割环节也不能有丝毫懈怠。”张鑫俊深知“粮食种得好,更要收得好”的道理。他告诉记者,每年夏收前,他都会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维修技能。“粮食不光要种得好,只有收到家里的才是自己的,如果浪费在田里,就太可惜了。”张鑫俊边说边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小麦的亩产已经比较高了,像他的农场今年小麦亩产能达到1000斤左右,再想通过种植层面提升单产已经比较困难。“900亩的小麦田,每降低1%的机收损失率,就相当于多收了9000斤粮食。”张鑫俊说,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他的目标就是将机收损失率降到最低。
目前,我市小麦收割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浪费、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而站在机收减损一线的正是像张鑫俊这样的农机手,正是他们的付出与坚守,让粮食颗粒归仓变成现实。
采访结束,已临近12点,张鑫俊依然驾驶着收割机收割麦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