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超 通讯员 石斌)风吹曲阿大地,麦浪滚滚,沃野千里。5月底6月初,司徒镇培棠村7000多亩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今年的小麦籽粒饱满度较好,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不错,田间表现良好。”4日上午,在光连谷物家庭农场的种植基地内,800多亩小麦即将抢收完毕,连续作业四天的负责人杜兴连说,今年的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往年。
好种打好粮。明确育种主攻方向,加快选育适应性广的品种,是小麦单产提升的关键。“今年,我们村种植的小麦品种除镇麦18外,镇麦16、扬麦34、扬麦39等中抗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等特征,推广面积大、种植效果好。”培棠村党委书记谭卫平说,针对小麦品种多、种植户选择难、新品种推广慢等问题,村里联合企业、高校、农服中心等力量,强化品种筛选,示范推广高产稳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通过北斗导航,我在手机上点一点,收割机就能自动收割,转弯、转场行走自如,这在以前可不敢想,现在种地越来越智能了。”该村天源家庭农场负责人韦江秋感慨道,“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收割速度、高度,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
好地更能产好粮。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种植生产条件,是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智能水肥管理模式也让农田灌排设施更加完善。”韦江秋告诉记者,今年他计划上马农情综合监测系统,通过动态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和田间气象环境,可以提早发现、精准处置,进一步提高农田管理效率。
“将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应用到生产中,我们实现了节本增效,就拿我今年种的300多亩小麦来说,每亩生产成本900元,能比以往节省50~60元,预计今年产量也有增加,算下来,每亩能节本增收200多元。”培棠村种粮大户叶林云告诉记者,如果接受托管委托,每年每亩还能获得60元的服务费。
风吹麦田千层浪,麦穗飘香农家忙。“目前,我们正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投入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类农业机械,确保小麦及时收割,实现颗粒归仓,全力保障‘三夏’生产。”谭卫平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