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秧苗已陆续揭膜秧田病虫防治需抓紧

核心提示: 目前我市机插秧已出苗并陆续揭膜,麦田灰飞虱将向秧田转移,螟虫也将迁入秧田产卵危害。

通讯员 素娣

目前我市机插秧已出苗并陆续揭膜,麦田灰飞虱将向秧田转移,螟虫也将迁入秧田产卵危害。秧田期防治可有效压低螟虫、灰飞虱发生基数,具有防治面积小、用药少、省工节本等优势。市植保部门提醒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扎实做好秧田病虫防治,为夺取水稻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一、病虫发生情况

1.螟虫

大螟。从4月下旬开始,灯下虫量持续不断,但诱虫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单灯单日最高诱蛾量12头,截至5月30日单灯累计诱虫量最高99头,平均单灯累计诱虫量56.3头,是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左右。性诱观测,峰期与灯诱基本吻合,单个性诱捕器单日最高诱虫量42头,累计最高诱虫量427头,平均单个性诱捕器累计诱虫量180.8头,略低于去年同期。秧田揭膜后大螟将会转入秧田产卵。

二化螟。灯诱情况看,5月18日至20日和5月27日前后有两个成虫峰,其中单灯单日最高诱虫量41头,截至5月30日,五个灯诱点单灯最高累计诱虫216头,平均累计诱虫量85.6头,略低于是去年同期。自动性诱观测,单个诱捕器单日最高诱虫量164头,截至5月30日单个性诱捕器最高累计诱虫量1393头,平均累计诱虫量493.4头,是去年同期的1.4倍。5月17日开始诱捕虫量明显上升,5月20日开始进入蛾峰期,蛾峰持续至5月底,秧田揭膜后成虫将会转入秧田产卵。因此,揭膜后移栽前要做好螟虫的防治工作。预计6月初开始进入大螟和二化螟卵孵化至低龄幼虫高峰。今年我市大螟和二化螟将为偏轻发生至中等程度发生;

2.灰飞虱

5月30日对已揭膜的小秧田调查,平均亩虫量2.05万头,幅度12.81万头,高于去年同期。

3.苗稻瘟

机插秧田覆膜的育秧方式和苗床密度高造成的田间小气候非常有利于苗瘟的发生,特别是降雨过后,田间湿度大,更容易导致苗瘟发生,因此苗床揭膜以后要及时做好苗稻瘟病的预防工作。

4.其他病虫。稻蓟马、稻象甲也是我市秧田的常发性害虫,若不防治的话,部分秧田也会造成危害;另外,苗床“烂秧”、立枯病也时有发生,因此要一并做好防治工作。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苗稻瘟病、螟虫、灰飞虱,兼治稻蓟马等其他害虫。

2.防治措施:

(1)秧田揭膜练苗后,即可开展苗期病虫的防治工作,配方为:每亩用40%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至15克+25%吡蚜酮悬浮剂20克+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兑水30至40公斤喷雾。

(2)直播稻田在秧苗3叶期以后,进行第一次防治,主治灰飞虱、稻象甲、稻蓟马等,配方为:每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20克+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兑水30至40公斤喷雾。

注意药后的农药包装物要进行回收处理,以免影响生态环境;田间施药人员要注意用药安全。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