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勇扛“主阵地”使命担当

核心提示: 作为全市产业发展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高新区将矢志推动产业强区,勇扛使命担当,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科创+产业”双向发力

高新区勇扛“主阵地”使命担当

高新区航拍图。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20个市级以上产业类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133亿元;一季度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14亿元;持续推动闲置存量土地整理盘活;依托七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三大创新机构,筑巢引凤、聚才引智……作为全市产业发展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高新区将矢志推动产业强区,勇扛使命担当,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产业持续焕新,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2023年,高新区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达48.05亿元,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年度总税收约2.18亿元。“一切为了实体经济、一切为了项目发展”已成为高新区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引。

高新区负责人表示,今年,高新区将继续把产业强区作为“头版头条”,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努力在发展竞争中把握先机、占据优势。

在项目招引上,高新区围绕“2+1”主导产业,瞄准符合园区定位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上下游,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3个。二季度亿元以上项目预计签约7个,总投资超50亿元。

在项目建设上,高新区将“制度化、规范化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纳入本年度十大重难点工作,围绕从项目签约到投产达效的“全周期”服务,为在手的每一个产业类项目都制定了细致的任务分解表,倒排时序,挂图作战,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在要素保障上,高新区坚持“亩均论英雄”理念,在去年盘活低效用地450余亩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对在手闲置地块逐一梳理过堂,根据实际制定“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力争盘活土地不低于500亩,盘活韩之园、冰城电材等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切实将“土地存量”变为“发展增量”。

做好“高”“新”文章,向“新质生产力”发力

作为我市科技创新主阵地,也是镇江地区唯一的省“双创”发展生态成效先进区,“创新引领发展”已成为丹阳高新区越来越鲜明的主题。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高新区着力筑巢引凤、招才引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高新区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聚焦创新发展,向“高”而攀、向“新”而行,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围绕科技创新,高新区将强化企业培育,用好“企业创新积分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争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各类专利增幅8%。最大力度支持慧创长三角脑科学医疗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核心人才+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卡脖子”难题,在新赛道上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载体建设上,高新区持续强化北航(丹阳)研究院、江苏(丹阳)高性能合金研究院、苏南高端装备制造研究所等7家创新平台“硬核”支撑,在山宝集团、泰科微入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力争再成功申报1家省级研发机构。完善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依托力合、中润、丹粤等现有资源,新增6万-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为承接孵化项目“筑巢引凤”。

同时,持续强化人才支撑。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利用好北京创新服务驿站、丹阳(上海)飞地孵化器等优势资源,高频次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深化“人才俱乐部”和“青年人才论坛”品牌建设,力争靶向招引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高层次人才25人,基础性人才近千人。

“软硬兼施”,不遗余力打造创业福地

一直以来,高新区把营造一流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广大党员干部合力书写了“丹”当先锋、一线建功的精彩篇章。今年,高新区将继续优化发展环境,用务实举措吸引创新创业人才。

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硬环境”与“软环境”同等重要。高新区将把“软硬兼施”作为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致力于让软环境更“软”,硬环境更“硬”,不遗余力将丹阳高新区打造成近悦远来的创业福地。

围绕“硬环境”打造,一方面,持续提档城乡功能品质。高新区花园村新型农村社区项目,于全省率先实现跨行政村置换集体土地的宅基地审批建设,被市委、市政府评选为“2023年度全市十大‘敢担当’攻坚事项优秀项目”一等奖。今年,高新区将继续着力为广大群众打造舒适宜居的环境,稳步推进花园村新型农村社区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周边商业网点、康养产业等配套服务,以便利且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下”。

另一方面,持续提升全域安全水平。近年来,高新区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大力推进“智慧消防3.0”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辖区范围内所有餐饮企业燃气报警、自动切阀装置全覆盖,目前已有3800余家沿街商铺、230家企业、852户孤寡老人、17家建筑工地、17家浴室宾馆、12家农贸市场、10处宗教场所、5个小区公共区域、4所学校、3家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部署了“智慧消防”终端,全区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当前,高新区正以迈村新城为试点,于全省率先推进“智慧消防”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工作,全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人才居住安心、企业发展放心。

围绕“软环境”打造,树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近年来,高新区科创园已累计孵化企业180余家,目前在孵化78家,园区连续四年获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A类)、连续三年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今年,高新区将持续擦亮“丹舒心”品牌,用全天候、零距离、一站式、保姆化的暖心服务,让企业、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创新、专心发展,真正让丹阳高新区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