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母亲

核心提示: 2024年4月8日晚7时20分,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韦国忠

2024年4月8日晚7时20分,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母亲临终时,眼睛微闭,宁静、安详,轻轻地、悄悄地,走了。

还有3年,母亲就100岁了,我们暗自期待着能够迎接母亲的百岁生日宴,但未能等到那一天。活了97岁,母亲是她兄弟姐妹中最长寿的一位。尤其可贵的是,母亲健在的时候,一直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从无失忆、失智的情形。两三年前,她的视力好到还可以穿针引线。只是听力下降明显,耳朵有点背,交谈起来有点困难。直至临终前的几天,因为水米不进,才渐渐地进入昏迷状态。

母亲最放不下的是她的宝贝孩子。最后的几天,夜里经常呼唤小儿子的名字,这是她最为牵挂的儿子。对她的后事,她除了自己做好精心的准备,还给我们子女作了明确的交代。

说到人生终点,母亲显得很坦然。但有时候又会感到恐惧,我跟她说,人的生命,就像田里的庄稼,到时候就要换季了,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她之前多次提到,她常常梦见故人,在梦里呼喊他们的名字。也许,在人的生命尽头,就期盼着与故去的亲人团聚。

要说母亲的身体状况,直到2023年11月,她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尤其是家中大小事情,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12月5日,她在家中行走时,不慎摔了一跤。经此一摔,母亲多处骨折,从此再也无法站立,在病床上坚持了4个多月,终于离我们而去。

母亲健在时,我因为离母亲住处不远,隔三差五地经常去看望她,有时一天去两次,也有时三五天才去一次。每当我跟她在一起,拉拉家常,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心里非常需要我们,甚至希望儿女整天陪伴在她身边。我们也知道,当父母老去时,他们最需要的慰藉,就是儿女常常在身边,如同幼小的孩子离不开父母一样。但我们子女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都有各自的工作,不大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陪侍父母。也有的时候,母亲心情不好时,我们到她床边,她会给我们脸色看,不理睬我们,或者埋怨我们几天不来了。

母亲健在时,我们没有珍惜那欢聚的大好时光,没有做到尽量地与她多待一会。甚至私下想,以母亲这样的高龄老人,离别的那一天终将到来,像她老人家这样无疾而终,寿终正寝,是我们儿女的最大福报。

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我还是猝不及防。

失去了才体会到,没有了母亲,如同没有了温暖的阳光,没有了御寒的棉衣,没有了避暑的凉风,没有了前行的力量。

失去了才知道,原来母子是连心的。那一刻的痛楚、伤痛,是我一生未曾有过的肝肠寸断,刻骨铭心。再多的泪水,也不能让母亲睁开她的双眼。再多的呼喊,也唤不来母亲慈祥的目光。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能叫妈妈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离去后,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眼前浮现,特别是常常回想起在我们年幼时,母亲对我们的疼爱。母亲1979年退休后,依然含辛茹苦、里里外外操持了近40年,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太多太多。直到把我们培养成人,成家立业,再把她的两个孙女和一个孙子拉扯大,才渐渐地老去。她像傲立在雪中的寒梅,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97年的艰难岁月。

母亲的大半辈子都在极度的穷困、繁重的劳作中度过,为改善生活,为把儿女抚养成人,一辈子与命运作最顽强的抗争。在最后的10多年生活中,母亲相继有了3个重外孙,退休待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足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一辈子养成的勤俭持家、省吃俭用的生活习惯,直到人生终点都没有改变。最后,母亲点点滴滴积攒的余额,在支付给她料理后事的费用后,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点定期存款,为她的儿女们用尽了最后的心力。

你是爱,是暖,是儿子们头顶一片天。如今,这片天没有了,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随意地飞舞。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