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仍有部分迟播小麦田块尚未开展二次防控,专家提醒各地
两次防控赤霉病 保产保质保安全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素娣)目前,我市小麦已全部抽穗扬花,早播田块已进入灌浆期,小麦穗期病虫第一次防控已全部结束,大部分田块已完成二次防控,但仍有部分迟播田块尚未开展二次防控。为此,市植保植检站专家提醒广大农户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尚未开展二次防控的田块要抢抓雨前或雨隙切实做好赤霉病二次防控工作,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确保夏粮效益。
今年4月上旬后期至4月下旬初的多阴雨高湿天气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根据天气预报,4月25日~26日有一次降雨过程,4月底可能还有一次降雨过程,若5月上旬有雨或遇高温高湿天气,则有利于赤霉病的显症和呕吐毒素的产生,对于赤霉病防病控毒的压力仍旧很大。
市植保植检站专家说,小麦赤霉病二次防控时间掌握在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药剂要选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等高效药剂及其复配剂,但尽量做到第二次防治与第一次防治交替轮换用药;为防早衰,可在上述配方中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水溶肥或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上述药剂可兑水20公斤用弥雾机弥雾或兑水30公斤用静电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细雾。若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应保证每亩药液量不少于2公斤,并注意添加沉降剂,且要进行扫边作业,提高喷雾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用药时,农户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防治时要用足药量和水量,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进行补治;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建议不要使用多菌灵单剂,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药后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保护生态环境;用药时田间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用药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