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聚集“背包客”,咋回事?

核心提示: “已经有两三个星期了,每天上午九点多,广场上就聚集起背着背包、推着行李箱的人群,还有人在‘讲课’,不知道是在做什么?”昨日上午,市民虞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称有“奇怪”的人群经常定时聚集在人民广场上。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图为人民广场上聚集的“背包客”。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 “已经有两三个星期了,每天上午九点多,广场上就聚集起背着背包、推着行李箱的人群,还有人在‘讲课’,不知道是在做什么?”昨日上午,市民虞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称有“奇怪”的人群经常定时聚集在人民广场上。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昨日上午十点多,记者来到人民广场。在广场北侧一角,记者看到了这些带着行李箱的“背包客”。“来来来,大家集中一下……”现场,一位管理人员将散坐在四周的人聚集了起来,“到了企业,不要说你只做几个月,否则没有企业会要你……”从管理人员的言辞中,记者得知,原来,这些“背包客”是外来务工人员,而所谓的“讲课”其实是管理人员在做应聘提醒。

那么,为何要在广场上进行这样的“培训”呢?“楼上应该就是他们的公司。”经常在人民广场北侧一家健身房运动的市民徐先生说,“有一回,我和几个拿着行李箱的人一起乘坐电梯,他们还问我是不是也是来应聘的。”

在人群中,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对来自河南的夫妻。他们表示,这里相当于一个“务工中转站”。“我们从河南来,路费由他们报销,差不多按一公里一元钱计算,之后我们和他们签劳务合同,由他们安排我们去工厂做临时工。”这对夫妻表示,他们要去的企业并不在丹阳,这里相当于一个“中转站”,之后,他们将接受劳务公司安排,去到外地工厂打工。

在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记者得知,该劳务组织通过报销路费的方式吸引务工人员前来,招聘对象为初中文化以上、中专文化以下的社会人员。务工人员与劳务组织签订相关合同,之后,劳务组织安排务工人员进工厂工作,工人在工厂工作的时间越久,劳务组织能赚到的钱也越多。

而对于外出务工的劳动者,业内人士提醒,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如果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应当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以便在发生工伤后能够快速、精准维权,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