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购买 定额制使用
我市将开展化肥农药“两制”试点工作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眭彬彬)春耕备耕,农资先行。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积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今年我市将探索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工作,以有效科学管控化肥农药使用,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增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力丹阳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据了解,根据化肥农药“两制”工作目标,今年,我市将启动“两制”试点工作,建设10个规范化门店,试点区域规模经营主体化肥使用量较2020年削减2.5%;2025年,我市“两制”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常态化,定额制使用在规模经营主体中试点并逐步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较“十三五”末均下降3%,其中规模经营主体使用量下降4%,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明显进展。
化肥农药“两制”工作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实名制购销新模式,利用现有的农资供销渠道、化肥农药厂直销渠道、基层化肥农药经销网点等批发零售渠道,积极引导配备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实名制验证电子设备,采集化肥农药出入库信息,登记购买人、使用人等身份信息以及化肥农药使用时间、地点、规模、作物信息等具体信息,实现实名制信息入网入库、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强化供销系统信息化水平建设,优化升级化肥农药集采统配系统,开展实名制追溯管理。落实定额制使用新要求,参考近三年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制定化肥农药使用量和使用强度指导标准。推进农业生产精确管理。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植保机械、精确施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县、示范区、示范片建设。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应用绿色高效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逐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0模式,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主推配方,菜果茶主推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与此同时,我市将以“精、调、改、替、轮”为路径,扎实开展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拓展应用作物,由以粮食作物为主向粮食作物与经济园艺作物并重方向发展,发布县域主要农作物基肥主推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按方使用。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完善农作物病虫草害疫情监测网络和监测制度,提高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准确率。配合做好农作物病虫草害抗药性监测、农药使用强度监测和农药有效性监测。到2025年,区域内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5%,建设绿色防控基地,农药精准科学、规范施用水平明显提升。试验示范推广缓控释肥、生物肥、水溶性肥、多功能肥等绿色高效新型肥料产品,以及生物农药、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可降解投入品等农作物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降低化肥和化学农药依赖度。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标准化区域站,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提升到90%。加强高效精准施肥施药、环境控制技术应用,降低化肥农药用量、提升利用效率。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减少作物高产对化肥的依赖。健全农田生态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生态沟渠拦截网、退水循环利用系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高标准农田。通过源头减量控制、过程逐级拦截、养分循环利用、末端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措施,控制和减少化肥流失。
为有序推进化肥农药“两制”试点工作展开,我市将把“两制”工作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时间进度。市农业农村局将牵头做好协调,加强宣传引导,形成统筹推进、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探索实现“两制”工作常态化、减量增效科学化。制定落实“两制”绩效评价机制,从制度建设、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使用强度、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估,科学衡量“两制”工作进程和质量水平,实行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适时开展农田退水水质监测,科学评估“两制”工作的生态环境效益,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提高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化肥农药经营、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执法检查,查处违法违规销售和使用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