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近日召开的高新区创新发展大会奏响了高新区上下一心、合力争先进位的奋斗号角。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新区今年将重点抓好创新主阵地打造、创新新动能集聚、创新人才引育、人文环境优化、农村创新发展道路探索、良好行政环境营造6个方面工作。
在持续打造创新主阵地方面,高新区将立足产业根基做好创新文章。一方面,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强链补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3个,坚持项目快落地、早投产。与此同时,持续推进“智改数转”,力争规上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覆盖率100%,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年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在集聚创新新动能方面,高新区将着力提高科技支撑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稳步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构筑覆盖科创企业生命全周期、成果转化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科技金融体系,用“金融活水”激扬创新创业;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高标准启动科创园加速器建设,持续推动中关村京港澳青年(丹阳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力合产业园3万平方米孵化器大楼、1.5万平方米(350套)人才公寓建设。
在引进、留住和培育创新人才方面,进一步升级全生命周期人才政策,优化高新区人才引进奖励措施,力争今年有效申报各类人才计划25人;进一步加大与南师大中北学院、丹阳中专等院校的对接力度,留住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大专业培训,鼓励企业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进一步统筹园区内众创空间、党建园等元素,深化“人才俱乐部”和“青年人才论坛”品牌,积极举办企业家沙龙、CEO论坛等交流活动,促进科技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
在优化创新的人文环境方面,高新区将进一步推动人居环境改善,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体育公园、邻里中心、中医院迁建项目建设,重点实施田园路、蒋巷路、漕运路等道路新建,做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抓好主干道、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养老、残疾人事业,全面推广迈村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医养融合”模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高标准完成伊甸园箱涵水系(中心沟)整治、石城尾水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确保到今年末,大运河、丹金溧漕河水质提升,基本达到二类水质;进一步守牢安全底线,持续提升“智慧消防、智慧用气、智慧用电”覆盖率,推动“智慧消防”大数据平台中心建设,打通数据壁垒,加强分级分类安全风险管控,提升应急响应速度。
在探索农村创新发展的新道路方面,高新区将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稳产保供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迈开农业现代化的新步伐,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推广“文明银行”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进一步淳民风、树新风;开启农村城市化的新阶段,进一步做好花园村新型农村社区二期、三期建设,同时结合丹金高速搬迁,在大钱和永福复制推广“花园模式”。
在为创新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方面,高新区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实干精神,强调高效,突出为民情怀,坚定站稳群众立场,全力涵养公仆情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