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2月23日,在高新区创新发展大会现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待发从高新区领导手中接过了“2023年度优秀成长型企业”的奖牌。
作为一家在高新区孵化成长起来的科创型企业,历经数年发展与积淀,慧创医疗从行业“探索者”成长为“领航员”,每年近红外脑成像产品销售量高居国内品牌第一,去年经营业绩近亿元,同比实现超过翻番的增长。“慧创的产品在医疗临床、科研学术等领域广泛应用,覆盖了北京协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清华大学等共计1000余家头部单位,去年还成功落地首个境外订单。”汪待发信心满满地说,“新的一年,我们将加速推动慧创脑成像设备走出国门,同时积极做好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深耕脑科学、脑功能疾病诊疗这个万亿蓝海市场。”
“包括慧创医疗在内,高新区科创园已累计孵化了160余家企业,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为高新区追‘高’逐‘新’、再攀新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说,新的一年,高新区将树立“发展重于一切”的导向,营造“一切围着发展转、一切盯着发展干”的浓厚氛围,紧抓快干、真抓实干,以昂扬斗志迈出追赶跨越新步伐。
高新区将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秉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围绕“产业强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引进一批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的优质项目,把高新区长期以来的项目短板“拉长”。同时,聚焦土地等关键性指标因素,持续优化存量、创新增量,破解要素制约难题,为项目落地创造充足空间。“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荆东根说,服务企业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解难题、促发展,切实把高新区打造成近悦远来的创业福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全市科技创新“主阵地”,去年,高新区创新动能持续提升,高新技术创新园连续第四年获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A类);成立了北京创新服务驿站,实质运营丹阳(上海)飞地孵化器;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单位;“慧创医疗”荣获第八届“创客中国”暨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十佳双创好项目”,为镇江市唯一获奖项目……荆东根表示,高新区将进一步壮大创新队伍、整合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氛围,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今年,高新区还将高标准启动加速器建设,制定近中远期计划,进一步完善从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完整孵化链条,持续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宜居安居”这个基本点,统筹推动城乡建设,努力为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空间。全速推进危房解危,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走出一条新路;扎实做好农房改善,在稳步推进花园村新型农村社区二期、三期项目的同时,开展大钱、永福试点工作,以高新区范围内的“可复制”推动“花园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有序推进民生事业,在辖区内加快健全居家养老、卫生服务和残疾人之家等多元一体的服务体系,保障特殊人群的底线生活需求。
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发展的底线和前提。“安全稳定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荆东根说,高新区上下将强化“一失万无”的理念,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安全形势始终稳中向好,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稳的底板”,重点做好“智慧消防”、基层治理等工作。在沿街店铺、餐饮场所“智慧燃气”动态全覆盖的基础上,把“触角”向居民楼、城中村、群租房延伸,进一步消除安全“盲区”“死角”;在现有260个综合网格基础上划分1312个微网格,优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统筹运用好社区“三件事”(一件民生服务的好事、一件急难愁盼的实事、一件事关发展的要事)评比结果,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全区基层治理水平大提升。
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能耽误。迎着熙熙春光,高新区上下正以饱满的状态、务实的作风,踏踏实实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全力以赴在新的一年实现新的超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