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糕里的亲情味道

核心提示: 蒸方糕、炸肉圆、舞龙表演、热闹的农村集市……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乡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进乡村,寻找温暖“年味”,感受传统年俗的魅力。

a01739d792ea3b019783cca92874c064

45048b1c0008a3ee2054be99df3668a5

8f81781e05fa668cff18881743e66a4a

图为郦锁芬在按压糕盒里的糯米粉以及蒸出的方糕。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编者按:蒸方糕、炸肉圆、舞龙表演、热闹的农村集市……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乡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进乡村,寻找温暖“年味”,感受传统年俗的魅力。

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就是最浓的乡愁。在每一个土生土长的丹阳人记忆里,都存在着一种糯叽叽、甜蜜蜜的滋味,那便是用糯米蒸出来的方糕。小小一块方糕,藏着传承的手工技艺,也藏着很多人抹不去的幸福记忆。

“厨房间里飘满白白的蒸气,糕香扑鼻而来,家里小孩会在一旁吵吵闹闹,嚷着要爬上灶台抢糕吃……这才是年味,这才是乡愁。”23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延陵镇行宫村黄固庄64岁村民郦锁芬的家中,烟气氤氲,满屋飘香。

郦锁芬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的半个月左右,她就要开始忙活各种“年味”,蒸糕、蒸馒头、炸肉圆等,然后快递给上海的哥哥、镇江的弟弟,让他们每年都能尝到家乡的“味道”。“哥哥以前会回来过年,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出行就不那么方便了。你知道,人老了嘛,总归想念家乡的味道,哥哥虽然不说,但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些小时候的事情,所以这之后的每年,我都会提前一段时间开始做这些,怕晚了快递就停运了。”郦锁芬一边说着,一边不断地搓着提前和好的糯米粉。

“蒸糕需要糕盒,以前旧的都不能用了,我这个是新买的,是老匠人亲手雕刻的,一个500多元呢!”搓了搓手,郦锁芬拿起一旁的糕盒,放置在一个大号的筛子里,然后拿出一个很小的细筛,熟稔地抖着筛子,“这方糕要做得好吃,最重要的就是糯米粉与水的比例要调好,水加多了糯米粉太黏,就会黏在糕盒上;水太少糯米粉太干,一碰就会散,所以这也是一门技术活。”

随着细筛的不断抖动,糕盒下面的图案被糯米粉铺满,这样方糕上面的图案才会清晰。底层铺满之后,郦锁芬又拿粗筛子不断筛糯米粉,直到把整个糕盒填满,“糕盒填满后,还有一个比较讲究的工序,就是要用手指把填满的糕盒再进行按压,凭手指的感觉,糯米粉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按完之后再铺平。”

做完这些,郦锁芬把糕盒颠倒过来,拿走糕盒盖,一盒漂亮的方糕就完成了。“一盒16块,放在蒸笼里蒸上20分钟,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的时间,记者与郦锁芬一起等方糕出笼。

“叮咚”,20分钟到了,起锅喽!当郦锁芬拿开灶台上的大锅锅盖,一阵糯米香扑鼻而来,“扒开”雾气,白白的方糕呈现在眼前。“农村人做方糕就是讨个好彩头,当然少不了在糕上点红。”郦锁芬说,“其实很多老人是会做方糕的,只是太费时间了,而且做糕是个体力活,所以自家做方糕的越来越少了,但手工做的糕比机器加工的更有韧劲,也更容易消化,肠胃不好的人和老年人都能吃。”

在郦锁芬的热情邀请下,记者品尝了刚出笼的方糕,很糯、很香。透过烟雾缭绕的灶台,似乎看到了小时候站在奶奶旁边看着方糕的自己,记忆中的方糕有着温馨、祥和的气息,更有着亲情的滋味。

年的丰稔,年的温暖,在糯米的香气和灶膛里噼啪的柴火声中开始了……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