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种粮,为何无地可包?
——对农村土地流转引发恶意竞争的调查
图为珥陵镇超群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机库。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新时代全党全社会高度关注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中,探索构建高效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促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增收积极性,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之举。丹阳作为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和苏南地区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如何打造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的“金字招牌”,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几年来,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带来的恶意竞争、无序竞争,却让安心种粮的农户陷入无地可包的尴尬,严重挫伤了他们走好优质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去年下半年,市农业农村局、市行政审批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场交易的通知》,对于村(组)集体统一组织且从事粮食规模经营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明确村集体主体责任,在原有竞价机制的基础上,增加限价“熔断”机制,实行最高限价。这一措施的出台,对于广大种粮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如何真正落实执行到位,却是广大种粮大户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恶意竞争,给粮食安全带来隐忧
据统计,全市12个镇(区)粮食种植面积20亩~300亩的种粮农户共有1216户,300亩~500亩的有186户,500亩~1000亩的55户,1000亩以上的有19户。土地流转面积已占二轮承包面积的80%以上。从农机装备投入看,全市农机装备齐全,是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农机装备总值100万元以上的粮食规模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就有70余个;从家庭农场发展看,自2013年成立全市首家家庭农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已达486家,其中从事粮食种植的家庭农场占78%。
“从2021年以来,我市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平台交易价格出现异常,部分粮田地块溢价过高,个别溢价率达到近40%。”据乡镇农业部门人士反映,目前,我市流转的粮田价格已超过850元/亩,最高价为1320元/亩。这不仅增加粮食种植成本,还可能大面积蔓延,引发外来大户“跑路”、粮田抛荒、土地“非粮化”“掠夺性”种植等风险。这种恶性竞争给粮食生产带来了隐忧,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
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外来包田的种粮户缺少农业机械,也不愿投入,其中相当一些人是掠夺式经营。
他们一不投资农业机械,二不积极运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是产量高低也不管,完全是出于赌一把的心理,地里收入只要一年最低能有亩均一二百元,再加上国家发放给种粮大户的稻谷补贴、秸秆禁烧补贴等每亩合计有180元,他们觉得有利可图了就继续种植,如果感到亏本,他们就会撂荒中途跑路,这种粗放式生产和管理方式,不仅影响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使农田越种越瘦。这几年,省市各级对粮食安全和优质稻米生产走提质增产增收之路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大力发展机插秧等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严控直播稻这一无序种植方式。但外来很多种粮户一直采取水、旱直播的方式,为控制杂草,还引入不适宜本地区域种植、地方农业部门禁止的水稻品种“金粳818”,并施以大量禁用除草剂,造成农田生态破坏、土壤农药残留大量累积,严重影响了稻米品质和质量安全。这种恶性竞争不仅搅乱了市场,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一些从不种粮的人也来故意搅乱市场,在恶意抬高土地价格后将流转土地转手包给外地人,从中赚取每亩10元~50元的差价;而这些高价获取土地的外来包田人,一旦遇到种粮效益不好就中途跑路。本地家庭农场在投资全套机械设备后,却因没有土地续包而骑虎难下,有的农场主为赌一口气,在明知租金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种粮收益甚微,也只能硬着头皮高价抢夺回来。还有的竞标者在参与平台交易前,就了解到本地种粮大户在合同期满后,仍想续包多年来经自己平整改造和精心管理过的粮田,就上门私下劝说只要给对方每亩几十元好处费就不参与竞价,且动员同伙不去竞价,由此在一些镇、区悄然出现一支专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向一些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敲诈的不良现象,结果导致多年来部分一心种粮的大户没有田种,严重挫伤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成本陡增,种粮大户直言收益下滑
珥陵镇新庄村超群家庭农场主徐先忠、延陵镇种粮大户史锁虎向记者反映,农村土地流转恶性竞争,造成本地种粮大户竞争不过外地种粮农民的主要原因是,后者没有投入农业机械设施,种植方式属无序粗放式经营,他们大多搞的是直播稻,且从外地私下引进金粳稻系列品种,并配套毒性较高的禁用除草剂,其除草成本低,每亩只要十五六元,但这种除草剂不仅影响了稻米品质,还对下茬作物种植带来了不利影响。而机插秧除草一般要进行三次防除,第一次封闭除草,一般普通药剂每亩就要十三四元,好一点的药剂要花15~20元/亩;第二次封闭药也要15~20元/亩;如果封不好的话还要再打一次除草剂,每亩要四五十元。正常情况下,他们打三次封闭除草药就要八九十元/亩。如果气候条件不好的话,除草成本会进一步增加,像2022年有的机插秧大户成本就高达200元/亩。本地种粮大户投入多,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行,本地规模种粮户都投资了全程机械化装备。如果把机械折旧这块摊上去,在当前粮食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种粮很难有好的效益。
“2021年下半年以来,种粮的综合成本大幅上涨,再加上气候影响和市场粮价波动等原因,粮食种植的效益已在下滑。如果土地流转价格过高,种粮的利润就很难保证。”徐先忠坦言,2023年,由于水稻抽穗灌浆期遭遇连续阴雨、低温、寡照天气,水稻出米率普遍不高,低的出米率只有60%左右,好的也不过67%~68%。而往年稻谷出米率基本在70%以上。就2023年水稻价格而言,我市优质水稻南粳5055等,每斤市场价格1.40元~1.45元,也比往年低了每斤一毛钱左右;普通粳稻往年每斤可卖到1.4元左右,去年每斤只有1.30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稻这块,不包括机械折旧和生产直接成本,总成本开支每亩1300元左右;小麦成本每亩也在1000元左右。按照去年的粮食市场价格,以水稻亩均产量1200斤、小麦产量亩均800斤计,其种植利润被进一步挤压,顶多只能算是保本,如果产量上不去,不能稳产增产就会亏本。目前,规模种植户的水稻单产1300斤左右,已达“天花板”,只有小麦单产尚有一定提升空间。
严格规范,促进文件精神“落实落地”
如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让广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安心投入种粮,是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激发他们干劲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央和省市有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精神,有关人士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抓好文件政策落实,健全管理监督机制。规范土地流转交易关键是靠基层自觉执行,政策执行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村组干部,切不可发下文件,万事大吉。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切实加强对这一文件精神落实的考核监督,把稳定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价格也列入对镇区粮食安全生产考核的一大内容。
二是从加强行政上的干预,健全履约管理制度。对种植户尤其是外来大户所种水稻品种,要进行明确规定,严禁种植金粳系列品种,并将这一考核与村组干部挂钩。注重事前风险防范,适度提高承包土地流转履约保证金标准,逐步推广履约保证金保险。注重日常管理,强化地力保护、农药化肥和种植户履约等监管。合理设置粮田流转交易底价和最高限价,建议当下种粮土地流转合理价位每亩750元左右,这样的流转既能保障农户利益,又可稳定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
三是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探索信用体系建设。对村组农户自主流转的粮田,也应将种植机械、农业经营能力等纳入竞标人资格审查范畴,并从诚信、资格等条件方面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形成土地流转市场准入机制。同时,优先向所在地的示范家庭农场或种粮大户倾斜。要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让那些真正想种粮、会种粮、善经营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以及其他愿意投身粮食生产的新农人得以稳健发展,使之成为推进粮食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职业粮农。要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交易主体行为,打击违法违规、弄虚作假、恶意报价等行为,保护交易主体合法权益。譬如,可以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异常名单”管理制度等。一旦发现有竞价转手倒卖者,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干预措施,严肃处罚和打击这种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