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孵四年,以领跑之姿跻身“高企”行列
华网融智“破壳”成长抢占新蓝海
谭明义(右)和工作人员调试产品。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乔佳 沈婷
年终岁尾,走进位于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的华网融智科技有限公司,立刻感受到别样的忙碌氛围:操作间内,工人们动作麻利地装配赶工;实验室里,新产品的研发试验一刻不停;不算大的库房内,客户定制的产品摆了一地,有些甚至堆进了总经理谭明义的办公室里。“最近真是严重‘爆单’,来不及生产了。”正在检测产品性能的谭明义呵呵笑着,道出了眼下甜蜜的烦恼。
华网融智以电力行业企业为服务对象,专注于电力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是国内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关键零部件及成套产品的主要供应商。说起公司的成立,谭明义直言这其实是两个老朋友希望借力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合作创业”。
今年60岁的谭明义在电力行业耕耘了几十年,早年是国家电网的员工,后来自己创业开公司,从事电力载波通信及配电自动化系统研发,因此结识了丹阳本地老牌企业江苏丹通电气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孔东波。当时的丹通电气已深耕服务国家电网二十多年,拢聚了丰富的产业资源、研发资源以及人才资源。
随着电网行业技术的不断迭代,原有的技术逐步被淘汰,原有的产业配套增速自然也随之放缓。对传统电力企业来说,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当务之急。
机遇往往在突破中被挖掘。为解决配电网规模化建设改造中一次高压开关和二次智能馈线终端设备不匹配的痛点,国家电网提出了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旨在提高配电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和运维质量与效率。孔东波从中敏锐地嗅到了机遇,认为这是传统电力设备转型升级的方向,如果创新成功,电力产业将成为千亿级蓝海。2019年,谭明义应孔东波邀约从北京来到丹阳考察,共商“创新大计”。在罗列了技术难点并确定有突破的可行性后,谭明义决定带团队来丹阳和孔东波一起干,就此步入人生的二次创业之路。
“这一次创业,可以说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谭明义说,当年6月,他带着研发团队入驻了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江苏华网融智科技有限公司由此进入了孵化期。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从场地、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初创的华网融智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保障,帮助企业“稳下来”,也让谭明义和团队没有后顾之忧,专心攻关技术、打磨产品。
靠着初创期投入的100万元研发资金,谭明义团队聚焦10KV电压等级一二次融合电气设备的技术难点,埋头研发破题,推出了电力传感器和通信系列产品。“产品投入市场获得收益后,把这部分资金再投入研发,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性能优化。”谭明义说,公司组建了以华北电力大学博士郭以贺和两位高级工程师领衔的研发团队,与华北电力大学相关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再到研发的正向循环路径。“园区也一直陪伴着我们,关心企业在每个阶段遇到的困难,为我们解读各类政策,帮助争取项目。目前我们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所生产的电压传感器、取电装置、一二次融合断路器等产品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华网融智的实验室里,新产品的研发测试进程始终不间断。“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一二次深度融合极柱开关。”谭明义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公司的拳头产品,“和传统的融合极柱相比,这款产品的主要优势在于采用后装式设计,电压传感器单独封装,体积小、能耗低、安装方便,稳定性也更好。如果在使用中出现问题,直接更换元件就行。而传统的融合极柱是整体压铸的,一个元件出问题,整个极柱都要报废,成本高、代价大。”此外,一二次深度融合极柱开关与后台可通过电力线通信达到互联互通,并通过内置的多种传感器,实现温度、湿度、气压、盐雾、电流、电压、图像等数据采集,实时采集开关在不同工况下的信息,为实现安全可靠智能化的配电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凭借技术创新、品质过硬,华网融智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领跑者,订单应接不暇,销量不断攀升。“进入2023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10月份以来,每个月都能销售电容取电电源3000~5000套、极柱传感器10000多套、一二次深度融合开关1000多套,订单额突破1000万元。”谭明义的话语中难掩兴奋。
与此同时,经过园区专业团队的辅导、助力,华网融智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即将“破壳”而出,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现在孵化器的场地已经不够用了,我们急需一个加速器。”谭明义说,根据企业的发展势头,现阶段需要一个20000平方米的场地,以便完善产线,配套生产一二次深度融合产品。“如果场地到位了,就可以分成三条流水线,分别生产电压传感器、电容取电电源、极柱开关整机,这样不仅产能上去了,也便于日常管理。”他期待着早日解决场地难题,放开手脚扩大生产。未来,华网融智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在新蓝海中破浪前行、勇立潮头。
记者感言: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也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在华网融智孵化“破壳”的过程中,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区以“创业陪跑”为服务基准,从项目入园、孵化、加速、退出、产业化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创业孵化服务。同时,园区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产学研专题活动、举办各类创业路演活动,拢聚一手资源,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促进创新资源加速向我市汇聚,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在丹转化落地。
“不管是前期的工商注册、人事招聘,还是后期经营遇到的困难,我们都提供全方位的扶持,让孵化的企业专心地去搞项目攻研发,剩下的事情都由我们孵化器来做。”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相关负责人说道。
正是这样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从“稳下来”,走向“强起来”。对孵化破壳的企业,园区依然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企业介绍产业上下游的合作或项目资源,带动企业参加行业论坛峰会、路演等活动,帮助企业扩大业内影响力,为他们加快成长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孵化了180多家科技创业公司,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孵化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累计纳税6651.4万元。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充分彰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