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农经” 种粮显担当

核心提示: 张伟告诉记者:“这些前来送交稻谷的农户,是周边的外来种粮大户,他们通过我农场的农机综合服务,不仅实现了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还把收获的粮食直接卖给我,使稻麦就地销售,不再为销路而犯愁了!”

——看新农人、高新区瑞田家庭农场主张伟如何做好粮食产加销文章

33fb8d30e0afa34fe584b633e33b7693

瑞田家庭农场粮食烘干现场。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尹江军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高新区花园村的瑞田家庭农场,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烘干房内机声隆隆,飘荡着阵阵稻谷清香,4台粮食烘干设备正加紧作业,被烘干处理后水分下降到收购标准的稻谷,通过顶部长长的输送带缓缓流入地下像小山一样的稻谷堆中;场外不时有满载稻谷的拖拉机和卡车驶进,经地磅称重后,稻谷被卸入场地后依次进行烘干。农场主张伟坐在办公室内操控着电脑,向送粮人报出收购的一串串数据。张伟告诉记者:“这些前来送交稻谷的农户,是周边的外来种粮大户,他们通过我农场的农机综合服务,不仅实现了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还把收获的粮食直接卖给我,使稻麦就地销售,不再为销路而犯愁了!”

今年38岁的张伟,是一名“80后”职业农民,扎根农业领域已有13年时间了。中专毕业后,他放弃在城里开店经营的安逸生活,却选择回家种田,依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他大力投资购置各类农机具,并凭借新农人善钻研、肯吃苦、善经营的优势,依靠现代农机装备,坚持“四化”经营,走出了一条机械化生产、科学化种植、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管理的现代粮食生产之路,为推进当地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张伟也因此成了一名典型的“农二代”。目前,他流转承包粮田1300多亩,他的瑞田家庭农场和瑞田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相继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等殊荣。张伟本人也先后获得全省“最美农机手”竞赛优胜奖、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减损之星”等称号。

说起与土地的结缘,张伟侃侃而谈。2012年,当看到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各种优惠鼓励政策,再加上父亲又是多年的老农,经过思考,张伟毅然决定回家种地,从此开始了他的粮食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之路。当时刚接手时,张伟家里只有2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土地承包面积也只有200余亩。通过边发展边加大农机装备投入,他的农场各种大中型农机一应俱全,现有3台联合收割机、4台高速插秧机、大型拖拉机4辆、4台粮食烘干设备、2台植保无人机和2台自走式植保机等等。截至目前,瑞田家庭农场用于农机装备的投入达到400多万元,并在2016年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到目前,花园村98%以上的土地由他的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经营。

在实行规模经营的同时,张伟还组建了瑞田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新路子,为社员和周边缺少农机的6个外来种粮大户及少部分散户提供耕种、机插秧、病虫防治、收割、烘干等一条龙服务。每年夏秋两季,合作社开展农机一条龙服务的粮田面积就达2000多亩。

前来交售稻谷的安徽籍种粮大户李俊的妻子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花园村附近承包种植了500多亩水稻,由于没有投资购买农机装备,农田的耕种收管都交由张伟的农机合作社实行一条龙服务。在粮食收购上,瑞田家庭农场按市场价依质论价。“今年我种植的水稻南粳5055,每斤收购价是1.42元,我对此比较满意。”卸完运输车上的稻谷,李俊笑呵呵地说道。

十年来,通过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运用,张伟的农场不仅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还全面推行农用无人机植保等现代智能农机技术。张伟从原先粮食种植的“门外汉”也变成了种田能手,他的家庭农场连年获得稳产高产,小麦平均产量每亩750~800斤,水稻平均每亩1300~1400斤,稻麦单产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为提升种粮效益,促使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2020年下半年,张伟决定新上稻米加工项目。他投资46万元购置了一套稻米加工设备,建起了自己的稻米加工厂,并注册了“瑞优农”牌稻米商标,通过自产自销,延伸产业链逐步打响了瑞田家庭农场优质稻米品牌。该加工厂一年能加工稻米500吨,主要销往本地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和乡镇超市、饭店等地。通过变卖单纯卖原粮为卖优质稻米,瑞田家庭农场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粮食产量和效益的双提升,走上了品牌化经营之路。此外,他还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每年开展农机一条龙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行情积极收购农户的粮食,帮助农户拓展粮食销售市场,每年稻谷收购量200多吨。

从事农机服务和粮食规模化种植,给张伟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增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几年,他来自稻麦两季的亩均纯收入有600元左右,农机综合服务收入20多万元,稻米精加工销售收入有20余万元。今年,由于水稻抽穗灌浆期遭遇连续阴雨寡照天气,光照不足,今年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偏低,稻谷出米率普遍不高,水稻市场销售价格并不理想,再加上如今土地流转租金、农药化肥及农田用工工资持续上涨,种粮利润进一步缩减。但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张伟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多地谋划在建设农业强国中如何大显身手,通过种粮在广袤的田野大展作为。

张伟表示,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粮食生产更是国之大者,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各级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加大,依靠“四化”经营,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会越走越宽。下一步,他一方面将针对农场耕种收环节,增添部分无人农机或采用北斗导航等智慧装置,朝着打造“无人化”农场的发展目标不断努力;另一方面围绕优质稻米产业化品牌化开发,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带动周边大户增收,进一步拉长产业链。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