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桂祉越 吴琪)近日,江苏省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丹剧、手推绣、花毽等10个项目成功入选。其中,丹剧源于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丹阳地方曲艺“丹阳啷当”,属全国稀有剧种,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曾在戏曲舞台上红火一时。
第四代演员正在带领新演员排练
年轻演员们正在排练
“丹剧一开始就是民间小调,口口相传,后来吸取了黄梅戏、锡剧等元素,1958年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丹剧。与其他剧种相比,丹剧可以说是最年轻的剧种。”今年28岁的丹剧演员胡晨告诉记者,2016年她从省戏剧学院毕业后来到丹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是丹剧第五代演员,也是公司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丹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有员工50多人,40岁以下的演职人员仅有20人,很多老演员仍在舞台上挑大梁,胡晨的老师金红霞就是其中一员。
“我1988年进团,当时还叫丹剧团,一直工作到现在。”今年53岁的金红霞是丹剧第四代演员,见证了丹剧的发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时候大家都看电视、电影,听戏的人就少了。谁也没想到,现在戏曲又火了起来。”随着国潮的兴起,大众对于戏曲的热爱开始升温,丹剧也逐渐回到大众视野。2022年,大型丹剧《凤先生》获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表演奖,今年3月又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是丹阳戏剧史上首次获此殊荣,目前这部剧正在巡演中,群众反响较好。
“全国剧种只有300多个,可见丹剧的不容易,它最能代表丹阳深厚的文化底蕴。”胡晨感慨道,为了丹剧传承,丹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正着力培养第六代演员,选送了20多名学员前往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学习,目前已有5名学生出师,成为丹剧演奏序列的成员。此外,第六代演员、新秀陈凯乐凭借在丹剧《八大锤》中的精湛表演,夺得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据悉,“小梅花”奖代表全国少儿戏曲的最高荣誉,也代表着热爱戏曲的孩子像梅花一样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
此次丹剧作为传统音乐类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丹剧发展史上一次大的跨越。“接下来,我们将更加注重丹剧传播工作,以‘丹剧培训班’‘丹剧进校园’等为平台载体,加大丹剧传播力度。”丹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飞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