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香

核心提示: 一年四季中,感觉到秋季的到来是闻香而来。

■周竹生

一年四季中,感觉到秋季的到来是闻香而来。

果若飘来天际香,万斛奇芬贮锦囊,桂花香。

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月饼香。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螃蟹香。

秋天里秋香无处不在。庭院公园的桂花飘香,风吹哪里,花香哪里;大街小巷的糖炒栗子香,走到哪里,闻到哪里;锅里碗里的蟹香肉香,饭店家里,贴着秋膘,更不用说那枝头的酥梨香果,果果秋香,送来金秋。

年年金秋,味味秋香,稻草香味,稻米香味,最最真切,经久难忘。

金秋时节,白天刚从田野里收割下来的稻子,被挑到打谷场上,夜晚上了打谷机。电动机拖动的脱粒机滚筒上布满的倒U型钢丝扣在滚筒中丝丝入扣,将稻把尽头的稻穗撸得个精光。就在一排排稻把在脱粒机滚筒上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翻滚转圈,千万颗稻谷飞速脱离稻草时,稻花香里说丰年时节就孕育的稻香被瞬间激发出来,有稻谷香,有稻草香,两香混合,弥漫在秋夜里的打谷场上,对于生产队从夏到秋经历两个季节辛苦忙碌的农民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的闻香饭饱。每一个人心里都是甜丝丝的,兴冲冲的,上脱粒机开夜工的人,他们这批人是生产队里最先尝到一年一度秋季里的秋香味的人。

总有一个人,负责一件为大伙接秋香的事情。

打谷机下稻谷铺成厚厚一层时,这人不失时机地上场,从打谷场的稻谷堆里使劲地扒拉大把大把新谷,装进一个竹编大畚箕里,喜滋滋地捧在怀里,寻找碾米的去处。

早先是一个古老的石臼,花一个时辰,费力捣鼓舂米,把黄澄澄的稻谷脱壳蜕皮,变成白花花的新米。后来有了碾米机,原先一个时辰的碓杵,现在分分钟搞定。

新米的米香成为秋天里的新香。接下来也不用淘洗,直接下锅,把生米煮成熟饭。大锅灶,一锅饭,锅里是新米,锅底下是新稻草,上上下下透着清香,这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农家大锅灶。大铁锅里煮的大米饭,真香真好吃,空口也能吃上三大碗,这才是真正的干饭,现在你说我说男说女说的干饭,都不是。更何况,大灶外侧大锅里饭香扑鼻时,里侧小锅里炖的半锅大白菜在嘟嘟嘟地冒着小泡泡,散发着农家菜的浓香。这大白菜的新鲜劲远胜于邻锅的大米饭,也就是半个小时之前,大白菜才从菜地里采回来,扒去外皮,削掉菜根,切成菜段,直接下油锅,猛火一番爆炒,加水没菜,大火一顿急炖,出锅之前,碧绿碧绿的头道大蒜叶一把乱撒,大白菜一香胜过十三香。

半夜里打谷场上开夜工的那帮人收工以后不约而同寻香而至。一大一小两口锅同时开锅,一人捧着一碗大米饭,围着一大盆大白菜来不及坐下站着就开饭。没有大碗大碟七荤八素,但有着干饭自由,可以放开肚子吃饭,张开大嘴吃菜,不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是饭香菜香,饭菜可口,有滋有味,齿颊生香,不但光盘,而且光锅,一扫而光,直吃得饱嗝咯咯咯,肚圆鼓鼓鼓,心意满满满。

灶里锅里碗里的那顿饭菜香和屋外那阵夜来香的花香相映生香,成了秋天里的真香。

这是大人们的秋香,小孩子呢?只要你胆够大心好玩,你就可以像泥鳅入泥一样钻进秋天里,白天黑夜地玩秋闻香。

当烧烤成为当今年轻人的时尚美味追逐时,我们这个年纪的早就没有了兴趣,因为这是我们在五十年前就玩剩下的。尽管我们当时烧烤食材的品种还相对单一,但是我们的想象足够丰富,我们的野外烧烤足够刺激。

秋熟的黄豆荚、玉米、山芋都是我们烧烤的取材,随手可得。木炭没有见过,但是枯草枯树枝随处可见,只要有几根火柴,我们就可以心想事成,闻香开吃。对付黄豆荚最简单,地上烧出一堆枯草灰烬,把黄豆荚埋进灰堆,等灰烬的颜色由红变白就差不多熟了。烘烤玉米、山芋就要找干涸的渠道,掏出灶膛,搁在比大拇指还粗的新鲜树枝上,底下点燃枯树枝,等青树枝烧断了,玉米、山芋掉进灰坑里就差不多好吃了。不仅素烤,荤烤也有,知了、麻雀、野鸡,鸭蛋、小鱼、螃蟹的肉香我们也时有嗅闻。

白天的秋香我们用嘴咬,背着大人,偷偷摸摸地尝着野食的香。夜色中的秋香,我们用鼻闻,求着大人,家里不住住在打谷场的稻草窝棚里,体验着俗话所说的隔锅饭菜香。

打谷场堆满了新脱粒的稻谷,需要看夜值守。找准这个机会,挤进大人们的稻草棚,也就是钻进稻草窝,别提多高兴。地上厚厚的软软的草垫,顶上也是草帘子铺盖,四边是稻草捆垒起,暖暖的,散发着新鲜干稻草的草香味,丝丝淡淡,不绝如缕,沁人心脾,呼吸着大地的味道,大自然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当时真的搞不清楚,现在回味,觉出了味道。有一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意,有一点稻草扣肉的肉味。在百无聊赖的那年那月,这种秋香秋味味道好极了。

闻香入秋,含香赏秋,品香尝秋,伴香度秋,呼吸在秋香里,欣赏在秋美里,陶醉在秋味里。随香入秋,醉香享秋,余香出秋,面对秋色秋韵,赏心悦目饱览,心旷神怡呼吸,面对秋果秋味,大快朵颐饱尝,心满意足回味,这个秋天就是香秋,就是美秋,就是好秋。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