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乡村振兴的“三种模样”

核心提示: 走进高新区大圣村眭巷自然村,眼前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依水而建,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田园的盎然绿意,这儿风景恬静、空气清新,如同走入画中一般。

本报记者 姜康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花红柳绿,江南自古以来浸润着中国人的诗情画意。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温柔的江南水乡又增添了新的魅力。在高新区的三个村庄,我们捕捉到了乡村振兴三种不同的模样。

大圣村水系众多。记者 姜康 摄

大圣村:生态宜居的水美乡村

走进高新区大圣村眭巷自然村,眼前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依水而建,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田园的盎然绿意,这儿风景恬静、空气清新,如同走入画中一般。

正在湖边散步的村民严富娣告诉记者,前几年村里是另外一副模样,沟塘黑臭、环境脏乱。后来村委会带着大家开展整治行动,打造水美乡村。慢慢地,水面清澈了,路面整洁了,整个村庄大变样了。

“如今哪还看到一点脏乱的影子,到处干干净净的,我们住着可舒畅了。”严富娣笑着说,“环境好了不仅我们本村人受益,周边的大钱甲、东庄村的村民也常来散步、纳凉。”

大圣村党委副书记陈有芳介绍,大圣村水系较多,通过打造水美乡村,因地制宜地把村里的水系充分利用起来,以水环境的治理成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村庄环境面貌改变后,村里积极走农旅融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深耕农业,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致力于将大圣村打造成一个“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独具水乡魅力的宜居家园。

“未来,我们将继续写好‘农文旅’融合的大文章,走好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子。”陈有芳说,目前村里已有几家休闲农庄,村里将计划把这些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大IP进行打造,让村民休闲娱乐有地方可去,同时也能吸引城区市民前来打卡,促进旅游消费,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萌态十足的多肉。记者 姜康 摄

汉皇村:智能化农业的江南田园

高新区的汉皇村则是另一副模样。记者看到,连片的大棚在汉皇村绵延铺展,这是江苏天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00万株多肉植物产业化高效种植园。

走进大棚内,一盆盆多肉形态多样,色彩缤纷,萌态十足。天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劼介绍,这些都是公司自主杂交培育的品种,他们每年都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培植上千个新品种。

在这一盆盆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上方,铺设着横平竖直的输水管道,智能喷淋系统正对多肉进行着喷雾加湿作业。谢劼告诉记者,多肉植物生长中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近年来,公司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多肉种植中,不仅让多肉种植更加智能便捷,也起到了节约人工、提升效益的作用。

“在没有引入物联网技术以前,要人工看温度。工人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看一次,温度高了要赶过来开风机。现在都是自动化操作,温度到了设定的数值,风机就自动打开了;温度再提高的话,遮阳网也会打开。”谢劼表示,智能化技术的采用,让工人可以专心做其他工作,不需要频繁地跑进大棚看温度计。

天叶公司还将高效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模式进一步推广,并通过吸纳季节性劳务等办法,带领村民们一起增收致富。

如今的汉皇村,高效农业发展迅猛,村强民富的美好蓝图逐渐转变为现实图景。

有甲村景象。记者 姜康 摄

横塘村:乡风文明的美丽村庄

汉皇村向东大约6公里,就是横塘村。在横塘村有甲自然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新风的强劲“脉动”。

近年来,横塘村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村道两旁新增景观灯,房前屋后、主干道边补种绿植花卉;过去的洼地变成了现在的休闲广场,村内还安装有健身器材,让村民闲暇时可以游玩、健身,现在村里随处散发着新文明乡村的独特韵味。

横塘村党委负责人虞庆如介绍,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中,横塘村对下辖的所有村庄的池塘、道路、房前屋后都进行了拉网式整治,特别是在有甲村,按照美丽村庄的标准,先后投入了400多万元,建设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等硬件设施,系统化地达到了环境整治。

除了硬件设施建设,村里还充分用好彩绘墙画,融入美丽乡村、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生动的图画、朴实的文字,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熏陶,村风民风无形中发生了变化。

“以前没事的时候,村民们总会相约打麻将,现在打麻将的人也少了,大家更喜欢到村里散步、跳广场舞,或者是在亭子里坐坐聊聊天。”虞庆如说,村子里环境好了,村民们主人翁意识也强了,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自家房前屋后的打造上,让村庄的美丽颜值长效保持。

记者手记:三座村庄是高新区乡村振兴的三种模样,而每一种模样浮现出的都是新时代的美好画卷。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再向美丽生活跃升,高新区助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联动”,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独特风貌,正是生态美、生活美和百姓富的有力实践。

俯瞰有甲风光。记者 萧也平 摄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