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精炼工赵玉荣舀取钢水测温、取样。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通讯员 张祺
60℃以上高温的工作环境常年“作伴”,距离1528℃的炉内钢水仅一步之遥,还有红彤彤的厂房、随时扑面而来的热浪、嘈杂的机器轰鸣……当记者走进天工爱和特钢有限公司冶炼厂,与精炼、平板岗位工人交谈时,“快要融化了”是记者最直观的感受。
4日早上7点钟,见到精炼工赵玉荣时,他正准备通过热电偶测量温度、舀取炉内的钢水取样,判断内部成分是否达到流转标准。只见他一步步走向火炉,用取样勺插入钢水中,几乎全身都笼罩在火光之中,犹如钢水释放的高温要将他吞噬。尽管戴着防护安全帽,在最靠近精炼炉测温口的时候,他不得不伸出带着石棉手套的手挡住脸,避免高温直扑面部。没过一会,他便大汗淋漓,工作服再一次被浸湿。
赵玉荣今年38岁,山东人,来天工工作已经15年。他说,从一个23岁的毛头小子,到现在即将不惑之年;从一个不太懂行的愣头青,到现在的独当一面,除了师傅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刻苦学习,还有就是胆大心细和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这是个比较苦、也比较危险的岗位,可能出现钢花飞溅的情况,所以大家都面戴口罩、身着阻燃隔热的衣服、脚着铁头鞋,全副武装。”赵玉荣向记者介绍,钢水掩映之中,他全程专注地盯着炉内情况。
炉内钢水的温度以及质量情况关系着流转到后道工序的成品质量,赵玉荣不敢有丝毫马虎。“一般一炉钢水要冶炼1.5~2.5个小时,不同钢种,取样不同,有时多达7~8次,然后送检分析成分,如果成分不合格,还需要重新调整元素成分。此外,还得经常盯着钢水温度,以及防范各种隐患。”随着赵玉荣将测温枪伸入钢水内,一旁的温度显示表上立即显示出“1528℃”的字样。
为预防被飞溅的钢花烧伤,车间内的炼钢工人都必须穿着长衣长裤,以及比普通衣服厚一倍的阻燃服,还需要佩戴安全帽、厚手套,穿着劳保鞋。这样严实的一身装备,在如此的高温环境中工作,热度可想而知。
在离炼钢精炼炉不远的一处浇注坑内,一位平板工正在忙着砌筑平板。平板工需要在钢水出钢前的时间内,精细、严密地完成汤道砖砌筑,浇注坑不通风,平板上的温度之高能把普通的鞋底都融化。不一会儿,记者看到,这位平板工厚厚的防护服就湿透了,而早前汗湿的位置早已化为白色盐渍纹路。
“大家准备,钢苞到位了!”随着51岁模前班组长杨世林对讲机内发出的提醒,只见一大型行车“拎”着一炉钢水来到钢锭模具浇筑坑上方。将钢包浇注口对准下方的模具后,杨世林拿出红外线测温仪,对准坑内的模具,“67.3℃!符合工艺要求,可以浇钢!”杨世林话音刚落,炉内的钢水慢慢地浇筑到模具内。大约过了十五分钟,四个钢锭模具被灌满钢水,这时杨世林和同事用工具将发热剂和保温剂覆盖到钢水上方。通过红外线测温仪测量,这时模具温度高达348℃。杨世林和同事们汗如雨下,满脸通红,但仍坚守着。
“虽然天气炎热,操作车间内的温度更是高得让人难以忍受,但在岗位的每一分钟,我们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仅是岗位工作危险,还有很多潜在危险,所以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操作完后,杨世林一边擦着脸上的汗,一边告诉记者,“此外,我们属于高温岗位,夏季高温作业特别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基本上一天能喝到六七升水。”
其实,这样的高温对于炼钢工人来说,已是生活常态。但战高温,他们热情丝毫不减;抗热浪,他们意志坚定如钢。这群火热之下的钢铁战士,以平凡的坚守诠释着敬业精神的深刻内涵,以勇往直前的拼搏展现着炼钢人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致敬,高温下奋战的炼钢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