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驴”一闻

核心提示: 第一种生活,从吉安井冈山下来的一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品有质。

■周竹生

静时在家,静若处子,喝茶、看书、绘画。

动时出行,动若脱兔,开车、爬山、留影。

第一种生活,从吉安井冈山下来的一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品有质。

一双勤快的手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家居环境的布置跟着时尚潮流走,体现自然的原色原味,能木材的不用人造板材,能木纹的不用油漆。喝茶非中意的不喝,喝一种叫“鸭屎香”的乌龙茶,沸水冲泡之后倒入一小白盏,淡黄油亮,鲜香净清,细细地品茗;看书喜看村上春树,像品茶一样体会书中句子的味道,津津有味;绘画是简笔花卉,应该是少女时代的爱好和师范美术课训练两者结合产生功力的发挥,花花草草,再配上诗句,彩笔的图和钢笔的字,美美的画和雅雅的诗,才情互现。

第二种生活一闻过得有苦有累,有惊有险,有喜有欢。

一闻有一颗驿动的心,跳动起来,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我曾想如果生在古代,养在深闺,在大门不许出,二门不许迈的年代里,逼急了,她会翻墙而出。这一跳不是闷在肚子里的那一种内跳,而是打开家门,走向自然,把方圆几百里的大山踩在脚底下的蹦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话曾经风靡一时,但是我并不以为然,因为说这句话仅仅是一种美好愿景,未必会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大山那么高,我要去爬爬”这一句话就让我起敬,“大山那么险,我要去登顶”这一句立马让我肃然起敬,一闻偏偏就是不但说而且行的人。

位于大港新区的圌山近年因为建设五峰山长江大桥而成为热门景点,爬上圌山,鸟瞰大桥成为风景中的风景。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临路石级或者木台阶拾级而上,尽管海拔只有258米,大家还是爬得气喘吁吁。一闻他们是大路不走走小路,熟道不爬爬野道。从临江一侧的野道往上爬,六七十度的悬崖陡坡,脚底上除了光滑的黄土就是嶙峋的山石,手中可以攀援的除了手指粗细的灌木就是偶尔的几根钢钎和不能离手的两根悬在山崖上的粗麻绳。一闻仰着身子,大致保持与山崖的六七十度仰角,手脚同步发力,手拽脚蹬,摇摆着屁股向上爬,一个一个陡坡就这样被甩在了她的屁股底下。

爬山是个力气活,为身强力壮的男子专属,非女子可以轻易尝试。爬野道是个危险活,更非女子可以随意尝试,除了迷山失联,爬山过程中只要脚底一滑或者手里一松,一旦坠崖挂掉那是分秒之间的事情,开不得半点玩笑。正因为如此,现今阶段,尽管驴友成群结队,但是爬野道的野驴中女野驴还是凤毛麟角,一闻就是一支野驴队伍中的铁杆野驴。成为铁杆,一闻经过了三关。

脚板关。平地里练脚板,十里二十里地行走,练出脚力。山地里练脚板,在有步道的山上攀登,练耐力,上下不吃力。最后到野道上练能力,在树丛中穿行,适应各种山情路况。镇江境内的高骊山、江苏境内的丫髻山、云台山,华东地区的天柱山、牛王寨,大大小小的近百座山的野道上留下了一闻的脚印。

装备关。专业就意味着讲究,讲究起来就必须配备。从冲锋衣、速干衣裤到登山包、登山鞋、登山杖、护膝、帽子、水瓶,一闻精心挑选,认真配备,各种牌子,各种型号的几乎一一试过,家中的户外装备可以武装一个小小野驴队。虽然花钱不少,但是最昂贵的装备是小车子。一闻淘汰了原先的一辆小车,花上三四十万买了一辆宝马,增强了远途投送能力,野驴的版图从镇江江苏扩大到了华东地区、中原地区。知天命年纪的她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驴蹄将更勤,驴迹将更远。

资质关。取得野驴资格证,一闻是拜过师的。一闻的师傅是一个企业的老板,爬山比办厂做生意更热心更专心更地道。在工厂,师傅是“领头羊”;在户外,师傅是“带头驴”。师傅关照爬山之前先观察一下风向风力大小,山坡泥土干湿,山石和山树是否松动,绳子是否结实?爬山过程中,大运动量之后精疲力竭,保护血管和心脏,不能坐下更不能躺下休息,只能依树站立休息。每一次跟着师傅外出,一闻都用心去学习,掌握野道爬山的全部经验和技巧。按照师傅的交代去做,合格了,发给野驴资格证,不听话,直接踢出野驴群。

节假日早上,霞光万道,天气晴好,一闻就会发动自己的宝马车。上路,朝着事先选择好的大山进发;登山,顺着人迹罕至的野道爬山。把印着自己驴群标识的红色小布条系在树枝上,把自己抬头挺胸抬腿跨步远望的身影留在山顶,定格在手机里,发到微信群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的一闻意气风发,登山的高度与境界成了她意向中的人生高度与境界。

野爬大功告成,一闻的爬山记录本上又多了一头她手绘的野驴。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