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闲语
编织绿色互联网 建设彩色互乐园
周竹生
网络世界给网民提供了指点江山、激浊扬清的空间,一些论坛、帖子给关心社会、关心时事者提供了表达心声、颂扬善良、救助微弱、讨伐丑陋的平台,也给一些胸怀抱负、满腹才情者提供了大声呐喊、大展拳脚的舞台。
这些帖子不乏热情的褒奖、中肯的批评、高明的见解。有的帖子泼辣犀利,一语中的,发人深省,清泉流,激流涌,热诚之心,坦诚之意委实可嘉,无疑有助于启迪思维,推进文明。
还有微信朋友圈,段子大世界,奇思妙语,幽默风趣,令人捧腹。比如大兵笑工厂的段子,真正的短小精悍,真正的聚焦生活,真正的鞭挞时弊,真正的幽默风趣。比如鸟鸟的脱口秀,奇葩谐音梗,忍俊不禁,超级搞笑。比如《读者》杂志每期一页的幽默段子精选,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一则冷笑话:我养鱼的时候接触到脱口秀,于是疯狂地写笑话。鱼塘没观众,我给鱼讲,鱼一直不理我,直到有一天,我讲着讲着,发现上来听的鱼越来越多。我非常开心,然后发现忘开增氧机了,鱼都是肚皮朝上。老板过来问:“怎么回事?”我说:“笑翻了。”
微信朋友互乐园的欢喜段子,有益无害。不过也有一些帖子违背了启迪思维、娱乐大众的初衷,违反了网络文明、文明发帖的规范,成了“杂音”“噪音”,一些灌水区出现了污泥浊水。一些随心所欲、不负责任、侮辱谩骂的言论使帖子像苍蝇般令人讨厌,蚊子般令人难受。
如果要对那些乌七八糟胡说八道明显出格的言论作一点提醒与指正,甚至使用管理权限作一点技术处理,发帖者很有可能在愤愤不平之余振振有词地说,侵犯言论自由,压制民主权利。变本加厉破口大骂,践踏底线。
可以设身处地为一些网络发帖者设想,他们心中有想法,心中有怨言,帖子成了他们畅所欲言的一种选择。在诉求通道尚未完全畅通的时候,愤愤不平之时利用网络帖子在背地里嘀咕嘀咕,甚至吼一声,叫一句,给人一个说话的地方,出出气,解解恨,心情可以理解,规矩不可逾越。关键是你怎么说话,说什么样的话。就如同人们在气愤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扔一块砖,踢一块石子,关键是扔出去、踢出去的东西是朝向空地里、水塘里,还是马路上、人群里?简单地说,在一吐为快之时必须想到言论背后的责任,想到帖子里的文明规则。
发帖也要遵纪守法。发帖言论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道,不得消极颓废,更不得造谣诽谤。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有素养的网民,做文明的网民,做谨慎的微友,文明发帖跟帖,反对粗鲁谩骂、污言秽语、恶意诋毁。不在网站小区、论坛、聊天室、博客等栏目中发表、转载无聊庸俗、格调低下的信息,不发送那些捕风捉影、来路不明、耸人听闻的信息。
网络帖子以显示出帖子针砭时弊、鞭笞丑陋的功能,网络舆论监督、匡扶正义的属性。然而但凡刀剑,皆有双刃,刃向何方,不伤人伤己,皆需格外小心。那种认为“网络是虚拟社会,可以信马由缰、放松心情、随心所欲”的观点是片面的,那种我躲在背后发帖子泄私愤骂人损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想法是无知的。要知道虚拟的网络世界在网络监管那里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都是有案可稽的;要知道在网络世界里,自由不是失控,放松更不是放纵。艺术可以来点搞笑,娱乐可以来点搞笑,幽它一默,找乐而已。但是有些方面,涉及基本原则、基本事实、人物隐私,就必须谨慎从事,理性冷静,言辞有度,事实有据,论说有理,在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说事。那些草率的结论、简单的判断,那些粗俗的语言、侮辱的语言,那些无中生有、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胡乱起哄的做法只能削弱帖子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使帖子臭名昭著、失信于民。那种靠传播隐私和负面信息哗众取宠的帖子终将为公正的舆论所谴责,为正义所唾弃;那种容留非法帖子的网站,那种靠散播耸人听闻的负面信息博人气和热闹的网站,最终会被取缔。
一些来路不正的,耸人听闻的信息不要发,也不要信,更不要转,体现作为网民的高素质、高格调,在网上共同编织绿色互联网,剔除低级红高级黑,净网有责,察网有眼,绿网无害,上网有益;在朋友圈共同建设彩色互乐园,畅所欲言,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得益匪浅,那么互联网就可以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朋友圈就可以成为三人说必有我师的宝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