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天气,如何确保渔业养殖效益和安全,是事关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专家提醒
“四个加强”做好梅雨季水产管理
图为市水产专家走进塘口指导渔业养殖户加强梅雨及高温季水产管理。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刘建华)当前正处于梅雨季节,连绵阴雨,持续闷热、湿度较大,对水产养殖带来了较大挑战。为减少和降低高温高湿天气对水产养殖的不利影响,连日来,市水产技术指导站专家和技木人员深入有关水产养殖基地和塘口,指导渔业养殖户积极做好梅雨季水产管理,加强设施设备维护、池塘养殖水质管理、养殖水产品合理投喂、养殖水体溶氧控制,保证渔业养殖效益和安全,努力将近期的水灾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梅雨前期的强降雨,使我市水产养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全市渔业受灾面积达到6000余亩。主要表现为:一是低洼区域的养殖池塘出现漫埂,发生鱼类逃逸,面积近1000亩;二是设施渔业和陆基养殖,出现雨水倒灌,有一定的积水,受灾面积20000平方米;三是虾蟹类养殖池塘水草出现漂浮、烂根,水质逐渐恶化,导致虾蟹出现病害和少量死亡,受损面积近5000亩。
延陵镇行宫村是我市有名的青虾养殖专业村,青虾养殖面积超过6000亩。当地青虾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马明告诉记者,6月下旬的大暴雨,导致合作社2000多亩繁育刚出苗几天的小虾苗被淋死,预计每亩减产商品虾约50斤。同时大暴雨导致水体溶氧下降,由此带来的“应激”反应,也造成大虾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目前,他和社员在恢复正常水位、疏通沟系的基础上,正在加强水质调控管理,为当前梅雨季和即将到来的高温酷暑天气下的水产养殖管理做好准备。市水产技术指导站专家就此提醒广大水产养殖户:梅雨及高温季水产管理,要注重做到以下“四个加强”。
加强设施设备维护。要加强塘埂薄弱地段的修复,在低洼区段设置拦网设施;提前排查电力设施,备好食品、手电筒、救生衣等应急物资;要及时整修进排水系统,检修水泵,降低水位;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洪涝预警,提前做好预防应急预案。
加强池塘养殖水质管理。梅雨季节要加强对水质、水温、溶氧、pH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及时调整水质,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要加强对养殖水产品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病害扩散。根据病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造成药物残留或耐药性。加强对水产病害的预防,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免疫力,可定期投喂、泼洒免疫增强剂和多种维生素等。
加强养殖水产品合理投喂。梅雨季节要根据水质、水温、气候等条件,调整水产饲料的种类、数量和投喂时间,避免过量或不均匀投喂,造成饲料浪费或水体污染。要检查饲料的质量,防止使用受潮或者变质的饲料,影响养殖水产品的健康。定期清理塘底的残渣和死亡水产品,减少有机物的堆积,改善水体环境。
加强养殖水体溶氧控制。梅雨季节要加强对养殖水体的溶氧监测,勤开、多开增氧设备,如曝气机、水轮机等,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防止鱼虾蟹缺氧、泛塘现象。要注意增氧设备的维护和安全,防止发生故障或触电事故。虾蟹塘口,要密切关注水草长势情况,割除冒头水草,打捞漂浮水草,保持水体环境优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