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银霞
今年五月四日那天,我以直播的方式,与线上直播间朋友一起探讨关于第104个五四青年节对“未来青年”的思考,当然此刻他们还是童年或少年,原生家庭和时代背景,赋予孩子不同的成长印记,就会成就“未来青年”不同的人生。
青年节第二天,我和几个朋友带孩子一起户外亲子游,说到孩子,就会冒出“神兽”的代名词,总感觉家庭教育力不从心。现在家庭物质生活已衣食无忧,但内心世界却多埋怨少快乐。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快乐,大人快乐不起来,怎么可以与孩子同频呢。快乐不起来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相由心生,培养孩子欢喜心需要家庭安宁平静祥和的氛围。家庭成员不能动不动就干仗,这样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得不到满足就抗议宣战,心门一关,就是一座孤城,如果大人带着孩子一起尊老爱幼,分享奉献,打开心门,欢喜自来。在关注他人、帮助他人、欣赏他人中,孩子心灵慢慢就能像蓝牙一样广角度搜索到更多美好体验。所以,孩子的世界观早期就是家庭观,孩子的价值观早期就是父母的是非观,孩子的人生观早期就是家庭的目标观。如果大人变成长官,一味地用规矩压制孩子,只会产生叛逆,压而不服,一味地放任天性,孩子又会野蛮生长,缺失教养。但家庭成员大家都内外兼修,形成主流导向,孩子在模仿中启发,就是顺理成章,四两拨千斤。
生活都不容易,其实越不容易,越应该多放下压力,放下情绪,调整自己。我们上次一群人带孩子户外接触大自然,疯一把,野一把,嗨一把的当下,与孩子同频了,一起看世界,一起躺帐篷里,静下心来看本书,闭上眼睛讲故事,趴在草坪上,嗅闻草香,倾听花开,一起交流,孩子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都在见长。家庭平时也要多给孩子“小鬼当家”的机会,比如,由孩子策划一次他的生日party,由他布置环境,邀请同学或朋友,或者由他设计一次出游计划,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聚焦做事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孩子在担当锻炼、情商塑造中完善性格,独立人格,找到自信与快乐。
孩子上学如果厌学,拖拉作业,是通病,不要烦恼并放大,但要引导,前提是大人自己的习惯培养要先做到,带着孩子一起做时间管理,守时守信。一起做空间管理,整理房间,有条不紊,一起做饮食管理,不偏食厌食。一起做学习管理,从刷屏模式,进入看书模式。大人如果说没时间看书,但是为什么有时间看手机?人手一个手机各看各的,各玩各的,孩子当然觉得不公平,凭啥你们大人有玩具(孩子觉得手机是大人的玩具),不给他发一个玩具。所以家中的学习氛围和习惯,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对书的情感,对是非的判断,对世界的认知。
家庭交流,重复的语言是有力量的,餐桌文化和客厅文化都是很好的启蒙导向,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或在沙发上喝茶,多聊对孩子有启发有思考有长进的话题,比如,可以敞开心扉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对书的痴狂以及买一本课外书是多么的不容易,表达一下自己对老师的尊重和喜欢,对学校的仰望与向往,以及现在再也不能像孩子那样在课桌上动脑做作业的遗憾,然后鼓励孩子讲讲他最喜欢的老师,最喜欢的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兴趣,产生甜蜜牵引,培养孩子共情能力与对知识的渴望。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从小在观念上尊重老师、向往学堂,就更容易聚焦听讲、独立思考、挑战作业,课堂效率和考试成绩就不会差到哪里,反之,听课跑神,作业拖拉,应付交差,就会恶性循环大家都累。等孩子放学回来,家长不能老套地问“饿了没”,而是可以让宝贝先跟你讲讲学校一天的收获感想,点点滴滴言语去启蒙孩子珍惜快乐,欣赏自己,管理自己,变得更好,孩子心理就会舒展而不扭曲。
爱孩子,从家庭“根”上给营养,我们家长自己就是“土壤”,自带营养,孩子就会阳光生长,自带负能,孩子就会迷茫跟样。总之,家庭最好的软装,是启蒙孩子情志开发、习惯培养、身心安康。
网友评论